作为一个泛招聘求职领域的自媒体人,在了解接触了“精益”这一认知之后,也尝试进行学习和了解,直至看到一句话——“精益是一种哲学”之后,才有一些顿悟,因此特地将“精益”结合自己这几年“不误正业”的进行“内容创业”,将自己这几年关于“知识型IP”的进化这件事情进行一个自我反思和总结来给到各位读者。
坦诚而言,我的确做到了:在没有在任何一家500强大企业的任职背景下,却有N家500强大企业为我的知识付费和内容买单,在没有做过一天招聘的前提下,却能受邀和多个500强的招聘高管合伙创业。截至目前,我在微信生态内拥有10个公众号加三个个人号,也可能是市场上第二个注册个人公众号的人力资源乙方从业者(2012年11月23日)。6年过去了,依然坚挺的活着没有死我经历了什么呢?6年过去了公众号粉丝5000不到我是凭什么活下来的呢?
115个分组标签+633个微信群聊,我几乎天天活在朋友圈,我觉得我的“内容创业”经历,就是一种精益的体现!精益是东方的思维方式,讲究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整体实施来解决问题,是一种类比法。将某处的解决方案复制到其他相似的地方。当然,直至今日我对于精益到底是什么暂时还没有非常完善的理解和认知,但是看看自己之前进行过的思考和实践,还是非常“精益”的!例如:
1、我把9中“内容形态”完善细分为了17种,以涵盖更多不同领域的,有“个人品牌建设与经营和变现”需求的用户门用于前期规划自己的路径,包括以下:
音频类收费内容
视频类收费内容
电子书收费内容
纸质书收费内容
文本类收费内容
问答类收费内容
会员类收费内容
文档类收费内容
图表类收费内容
图片类收费内容
技能类收费内容
关系类收费内容
约见类收费内容
维权类分利平台
分销类分利平台
众筹类分利平台
悬赏类竞标平台
2、主动的个人品牌建设与经营行为,都避免不了指向产品化和商业变现,那么了解不同的话题品类,以不同的内容形态,到不同的变现渠道去输出传播,然后变现就是最重要的路径,首先我们需要自我梳理自己在哪个话题/认知下比较权威?也就是我们想迭代升级/抢占制霸的认知领域是什么?,在话题/认知的品类划分可以包括以下:
亲子生活
知识培训
运动健康
在线教育
餐饮社交
公益慈善
科技金融
电商服务
户外旅游
美食玩乐
交通出行
留学移民
地产置业
职业社交
地方特色
心灵成长
时尚美妆
斜杠青年
人文生活
3、内容输出形式和流量可能都是第二阶段要考虑的,内容输出形式可以包括:
音频类收费内容(分答小讲/喜马拉雅等)
视频类收费内容(网易公开课等)
直播类收费内容(千聊音频直播等)
文本类收费内容(知乎有偿转载)
问答类收费内容(分答/值乎/格问等)
会员类收费内容(收费微信群/小鹅通/饭团/孤鹿等)
文档类收费内容(思维导图/PPT模板等)
约见类收费内容(在行等)
4、更关键的是,我们也需要了解之前自己在以下哪些渠道商粉丝关系经营时间最长以及粉丝数量最多?想要上到平台靠平台机制帮你分发,除非你的头部KOL哈,不然还是得自力更生,哪个生态是我们的核心阵地呢?
微信生态
微博生态
领英生态
知乎生态
头条生态
简书生态
豆瓣生态
Q Q 生态
淘宝生态
美拍快手
优酷土豆生态
抖音
5、除了你“产品化”你自己,专心做好内容之外,还得要会运营,而说到运营,您觉得您比较薄弱的是哪些方面?,建议各位有心的读者也可以自我对比下,了解下自己的熟悉程度:
用户运营(没有时间精力和粉丝互动交流)
内容运营(除了写文章不确定有其他形式的内容可以创作)
活动运营(宅着写作不喜欢社交不愿意“卖”自己)
产品运营(可以“卖”的东西比较传统需要进一步产品化)
市场运营(和圈子内外生态里其他人接触的少)
6、以上几条之外,我们还得考虑下以下“年入百万知识型IP常见的收入构成”,你需要回答的是:哪条路径最适合你?你将如何展开和做到?在未来12-24个月如果要做到,我们可以如何开始启动?
约见:4个单价500/两小时的在行约见*500人约见/2000人想约见
内训:20000元一天的内训课程*50家企业级客户
文档:利润在10元左右的10份文档*10000个下载量(百度文库)
出书:利润在10元左右的书籍*100000本(畅销书)
专栏:利润在100元左右的5个收费专栏*2000个付费订阅用户
直播:利润在50左右的知乎Live开8场/要2500个付费订阅
演讲:利润在2500左右的公开演讲/要400场
与此同时,市场上有各种浮夸疑惑焦虑的声音:“史上最难就业季来了”、“平均30.4人竞争1个岗位”、“求职难人群88%家境一般或窘迫”、“一半‘95后’不就业”……诸如这般的所谓“就业分析报告”,在网络上和微信朋友圈里可谓流传甚广....但是在作者欧阳泽林眼中耳中,看到的听到的确实,某某外国语学院大三学生在抖音上已经有了10几万的粉丝,某某国企在职的招聘主管兄弟在知乎上累积了快8万粉,每每此刻,我就在想,人家还需要工作吗?他们希望什么样的职场?
到最后我才领悟到,他们不是不想“工作”,而是他们希望和自己喜欢的同事一起“上班”而已。工作和上班,在他们眼中,真的是两回事。
从生活到工作,从水电费到OKR或者KPI,所有提醒我们,让我们精进每一步的东西,都以量化成数字的方式在更新推送到我们的手上,我们的眼里...数字化生存看起来并不像新概念,只是我们加以思考并提升这些数字的手段,对于很多人来讲是新概念,就像思考年终奖怎么样能拿到更多,2018金三银四之后我们跳槽可以加薪20%还是50%,哪家有这样的机会,哪个猎头能够提供给我们这样的机会一样。
我也曾一群人混沌失控
无独有偶,我近期在尝试结合自己的实践,加上《职场新物种@斜杠青年》书籍的去年全网上架,给我眼中的"职场新物种"下一个定义,我觉得,职场新物种,就是那些相对于传统的个体与组织的“朝九晚五的雇佣关系”而言拥有更新生存能力和迭代生活方式的社会中人的统称。
作为一名时代记录者,吴晓波老师论道中国经济,我的目标很小,观察中国新兴雇佣关系吧。过去的几年中,我觉得自己既是产销者(产销者,自产自销者也)也是互娱者(娱你娱我者也)。曾经一个人混沌失控,也有一群人的波澜壮阔!自个体于组织的“雇佣关系”发明至今,新型雇佣关系的野蛮生长一刻也没有停下来过,而我,可能就是那群倔强的人之一。
现在的人才市场上,有哪些职场新物种呢?例如机器人(可能可以替代行医的“晓医(科大讯飞出品)”,可能可以替代财务工作者的“小勤人(德勤出品)”),不就业者,全职公益人,半职人,独立顾问,自媒体人,网红,知识型IP,自由职业者,homeschooler,斜杠青年,数字游民,黑客,新匠人,喷子,移动互联网原著民,微商,民间高手,野生设计湿,小三劝退师,程序猿鼓励师,COSER,po主,up主,朝阳群众,霸面,群主,试睡员,流浪歌手......
他们有怎样的工作内容和生活经历呢?他们为什么要走上这条路呢?他们是“搞艺术”的吗?谁给他们发工资呢?他们不用买房买车生儿育女吗?这个概念的定义一定会持续的更新迭代,希望从吾始,无数者终。还有更多现实的问题摆在我们的眼前。如果你问我,我会说:因为这样同样非常有意义,也能够在更大的舞台更新升级自己的梦想,更是一种"不设限"的人生。无论你是正在实践体验还是无奈被卷入,都积极拥抱这种变化吧。
但是在深究一下这个问题,为什么是“新”物种呢?是经过了什么不一样的进化路径吗?还是有不一样的终极目标吗?难道不是悟道三千卷终归诗酒田园吗?在今天这个吴晓波老师称之为“既波澜壮阔又混沌失控”的年代,我们可以在未来已来的新型雇佣关系下,主动做点什么吗?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吗?普通职场人如何从混沌失控中自我迭代,升级成为波澜壮阔中拥有一席之地的那个人?具体怎么样做到?
我期待一个人波澜壮阔
在尝试学着更会“提问题”之后,我发现很多事情,我自己也并急于寻求最终的答案,因为答案同样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就是为什么我出版来“职场新物种@斜杠青年”之后,希望继续就“职场新物种”这个概念和定义,继续写下去,说下去的原因。也做一个文人吧,致敬吴晓波老师,他在他的新书中提到,中国过去的十年:波澜壮阔又混沌失控,旧的共识已经瓦解,而新的共识未曾达成。所以,要么你创造一个新的小共识,要么被卷入一个新的小焦虑。
没有哪个人,不曾一个人混沌失控过,后来大部分人选择了一群人的波澜壮阔作为目标和结果,如果有一种选择,不言自喻,你想一个人波澜壮阔过完余生吗?
于是开始启动了我的第二本书《职场新物种@不就业者》的撰写计划,该书相比我的第一本书《职场新物种@斜杠青年》而言,我们会挖掘和寻找更为年轻的、具有“不就业信仰”的职场新人作为人物案例,通过还原他们在职场网络和生活习性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希望找出一些答案,找出一些特征和共性,我们看看他们是如何一个人波澜壮阔的?是如何一群人混沌失控的?我们看看他们好看的皮囊里的有趣的灵魂,我们看看他们的兵荒马乱。
以上6条,是作者欧阳泽林认为,在精益思维下的6个内容创业心法以及自己的“知识型IP”成长道路回顾,我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未来个体与组织的雇佣关系会有什么样的变化,也不论未来我们工位边上有多少个机器人,在“个人成长”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的今天,我们的认知力、学习力变得尤其重要,我们越分享,就会越有收获,我们越精益,我们的人生和事业就会越精彩!
作者简介:欧阳泽林精益管理学院外聘顾问,自封个体与组织未来新关系营销实践官,左手服务组织的雇主品牌,右手服务个体的个人品牌,雇势新媒创始人兼CEO,常以泛招聘求职领域的自媒体人身份自居,热衷于积极倡导招聘创新(社交招聘和移动招聘)和升级(雇主品牌和个人品牌),曾作为部门负责人和联合创始人等高管身份参与建设过人力资源领域的区域型/平台型/社交型/工具型/服务型/社群型/内容型产品生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