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木子求 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以下文字若让你有所思、有所得、有所行,请记得打赏、关注和点赞。
题记
这是一篇关于思维训练中保持好奇心的一个非正式的访谈,通过非正式对话的形式,让你理解好奇在生活工作中到底存在什么样子的影响。
关于好奇
有一次在跑步之后,一群跑友去延吉冷面吃冷面。在整个吃面的过程中,我不断地去问为什么。比如说:
为什么延吉的冷面比较好吃?
精致冷面都放一片牛肉吗?
这片牛肉是牛的那个部分呢?
这个部分是特选呢?还是说随意的那个部分呢?
为什么要放苹果呢?
冷面重点的汤是怎么熬出来的呢?
后续N个问题。 当初,自己也没有太在意,只是习惯性的想要问罢了,并没有一定要追求一个结果。这个问题,是后续一个朋友问我:“你每次和大家吃饭都这样吗,一直问?”
我的回答是差不多吧,对于不了解而又感兴趣的事务就会一直问。
回到今天的主题,保持好奇心,6月1日不再是儿童的专享,更多的是80后对已逝去童年的留恋,离我们远去的不只是节日,还有对世界的探索。今天从提,希望的是自己还有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你能在生活和工作中多思考为什么以及能提升自己对新鲜事务的敏感度,尤其是商业敏感度。
保持好奇
保持好奇心,你是一开始就是这样,还是因为某些事情的发生促使往这条路上走?
这个问题可以从小时候说去么?当然不会从小说到大了,因为中间断片了。从小时候说起的原因是,今天六一,看看能不能把好奇心这件事说透点。
我不知道在教育学上是不是有讲在哪个年龄段,儿童的好奇心是最重的,愿意去动手做实验,看看书中讲的是不是真的能够实现。回想自我的粗放式成长经历,大概在10岁左右,有了非常清晰的自我意识,非常愿意用自己身边能找到的资源,依据《十万个为什么》后面附录的实验,进行实实在在的实验,比如那时候的健力宝瓶子,喝饮料用的习惯,积攒下来的铁屑等等。再往后面1-2年,动手去实验的意愿就非常少了,以至于到11年之前,基本上对很多事情,所保持的态度就是“哦”。中间过去的这几年对外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因好奇而去做些事情的冲动也少了。
不知道能不能说,每个人都有一段时间是对外界保持好奇的。然后不知不觉中,把好奇给丢失了。
现在为止,这种对外界喜欢问为什么,不是出于好奇,而是出于职业习惯的本能。因为热爱咨询,并愿意把咨询这种思维方式用在自己的生活当中,优化自己的生活。所以说后续所谓的持续好奇,基本上由于自己所热爱的职业所促使自己往这方面前行。当然和阅读也是分不开的,因为读的思维类的书籍较多,比如大前研一的《思考的技术》《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等等。
总结
好奇对你的生活带来过什么样好的影响吗,或者不好的影响,可否举个例子?
直到昨天为止,我才知道,并归类为好奇。不好的影响就是会把身边的人问烦,尤其是那些非常简单,或者已经常识的事情。比如说,为什么这个LOGO要这么设计呢?为什么这道菜叫心里美呢?基本上不在我存储范围内的认知,都会去问。好的影响,主要是让自己的触角可以接触到更远的地方 ,可以让自己的工作、生活更加的丰富,会有一堆新鲜事情等着自己去做。
⭐️您的关注、点赞、分享,可以让这篇文章帮助到更多渴望通过学习获得的成长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