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晚,我或多或少看几眼民初许地山先生的作品。先是看《命命鸟》与《商人妇》,三番五次徘徊不前,硬生生怎么着也入不进去,仿佛铜墙铁壁挡着,又似两个绝然不同的世界,无缘而隔膜,暗暗反复自责是不是心不在焉了才犯了阅文的大忌?后又观《换巢鸾凤》和《缀网劳蛛》,方觉有味,渐进佳境,看着看着就忘却了自己,犹如已飞入云端了。
不得不赞:许先生文笔、见的与造诣,独道也!
关于许地山,很早就闻其大名,但却从未有机会能真正读过他的哪部佳作,时光白度,一字无晤,每每忆起,很觉惋惜,嗟叹不已。
据说许先生写有许多佳篇美文,而述说与展示的文中背影大多都不与内地同,这就给陆内阅读者造成了无形的屏障,进而生出一层莫名的生疏感,不易热身亲近,搓磨数遍,才能使其文意徐徐入脑入心,勾搭通电,荡漾灵魂。
为阅文顺利通关故,很有必要化点时间先弄清楚许先生的生世背景,也就是说,要在心里问个为什么?即许先生何许人也?曾经驻足过哪里?等等。
1893年2月3日,许地山生于台湾台南。民國三十年<1941>8月4日,终因劳累过度,病逝。名赞堃,字地山,笔名落花生,中國民初时期著名作家、文学家。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台被日战,举家迁回大陆,于福建龙溪落户。三岁时,许随父漳州定居。四岁入塾。不多时,家道中落,许始自谋生计,在石码眉麓小学当教员,也曾于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任教。
民國二年<1913>赴缅甸,许受聘于缅甸仰光华侨创办的中华学校任职。民國四年<1915>12月,许回國,住漳州大岸顶<今苍园街一带>,后在漳州华兴英中学任教。民國六年,重回省立二师,并兼任附小主事<校长>。1917,考入燕京大学文学院,不久又入宗教学院,得神学士学位。
民國九年,毕业留校任教。民國十年,和沈雁冰、叶圣陶、郑振铎等十二人在北平发起并成立文学研究院,创办《小说月报》。
民國十一年,2月10日,许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短篇小说《缀网劳蛛》,为其早期代表作。1922年8月,许与梁实秋、谢婉莹等到美國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哲学系学习。
民国十三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并以研究生资格进入英國牛津大学曼斯菲尔学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学、梵文、希腊文和中國古代金文、甲骨文、人类学及民俗学,两年后又获牛津大学研究院文学学士学位。
民国十六年<1927>,回國在燕京大学文学院和宗教学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时致力于文学创作。
民國二十六年,77事变后,他发表文章、演讲、宣抗,反对投降,皖南事B发生,即与张一廛联合致电蒋,呼吁团结、和平、息战等。
民國二十七年,在汉口成立中华全國文艺界抗敌协会,许和郭、茅、巴金丶夏衍等45人当选为理事,兼总务。
1941年8月4日,累极,逝。
《龙溪新志》<彰州府志>中载國民正负褒扬令:
许地山早游欧美,学术淹通,归国后任北平各大学教师,颇着声誉。倡导侨民教育,并于社会公益事业,无不尽力协助,尤见热忱。遽闻溘逝,良深悼惜,应予明令褒扬。
许地山曾翻译《吉檀迦利》等泰格尔的诗歌、小说、散文,1928年译《孟加拉民间故事》。1930年,出版《印度文学》,1934年,又译印度故事《太阳底下降》《二十夜问》,从而成为一位著名的印度文学专家。《印度文学》是中国人自己撰写的第一部印度文学史专著。
许地山是上世纪20年代问题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显出了与其他问题小说名家叶绍钧、冰心、王统照、庐隐等人不同的奇彩异趣。
许地山一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多以闽、台、粤、东南亚和印度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坠简》《落花生》《空山灵雨》《缀网劳蛛》《孟加拉民间故事》等与印度文学类有关的文章。
许地山作品视角独特、字里行间感情风沛,极同情弱者,许地山只是有感于人类的不平和人生黑暗才走入宗教的、存忧患意识。许尽管熟诸佛道经典,却不想避世隐居,始终把改造社会,拯救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许先生短暂的一生成就非凡,文品累累,令人仰且敬之!
4月11凌晨2点于苏州玉出昆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