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破茧成蝶 ——读《如果你还在》

破茧成蝶 ——读《如果你还在》

作者: 知秋阁 | 来源:发表于2018-01-14 21:27 被阅读0次

            中学时代,雨焉灵动生花的文笔就令我无比仰望。也从来不曾想过,有一天,我们会坐在一起谈论创作,分享作品。

            2014年6月,一个初夏的午后,我和雨焉在北大附近的一个小店里,一边饮着茶,一边海阔天空地聊天。聊起我们的童年,各自的成长经历,我们的工作,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曾经面对亲人病重却又无能为力的无奈。交谈中我们惊讶地发现,原来外表、性格、行为方式、经历看似完全不同的我们,竟然有着那么多相似的心路历程,那么心领神会的相互懂得。

            出于埋藏已久的共同爱好和愿望,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们有了一个约定。在纷杂繁冗的工作之余,做一些我们喜欢、想做但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的事情——圆我们的写作之梦。每隔一段时间,要相互汇报进展,交流所写的文字。我想雨焉提出这个约定的时候,大概是觉得,在业余写作的道路上有个人陪伴,就不会那么孤单,那么艰难,就更容易坚持下去吧。

            很惭愧,我的慵懒还是占了上风,驾驭文字的能力也很有限,只是偶而写了几篇不能称之为作品的短文。而雨焉却一直信守着承诺,每隔不久便发一段文字过来,一点一点积少成多地续写着她的长篇。虽然事业繁忙,家事亦很多,但她仍能坚持初衷,业余时间几乎全部用在了写作上。她的坚持终见成果,历时三年多,这部二十多万字的小说终于完成。而我,则有幸成为她小说的第一读者。

            相约之时,雨焉的心中大概就已经有了这部长篇小说的策划和轮廓。分别后不久,她就发来了小说的第一章节。从那一天起,这部小说就像我们共同抚养的孩子,一点一点地生长。我们就像两个期盼孩子快点长大的母亲,把它捧在心尖上,一边写着,一边交流着,一边修订着,一点一点看着它慢慢慢慢有了小说的雏形,慢慢慢慢羽翼丰满,直到最终成稿,出落成一个俊俏的大姑娘。

            这部小说,以抢救病危的父亲为引子,通过对穆茹一个短暂人生阶段的聚焦,围绕生死与情感,逐步展开了关于原生家庭的纠结、冷漠婚姻的无望、莲子不伦之恋的两败俱伤,以及与白大褂短暂情缘的故事。小说生动细腻地刻画了穆茹对生死、对亲情、对爱情、对婚姻的纠结,反映了我们这一代很多女性生活的焦虑、心灵的压抑,以及生命中的挣扎与涅槃。

            每一个人,看同一部作品,都会有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人的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的人共情亲人病重生离死别的焦虑无助和痛彻心扉,有的人感怀异乡打拼不断妥协退让的艰辛无依,有的人感慨爱恶交织亲却难近的母女情结,有的人感触失败婚姻中的心灰意冷,有的人感叹爱而不能的身不由己和纠结徘徊。林林总总,小说从各个层面映射出女性内心曾经的困顿迷茫,引发了读者各自不同的感触和共鸣。读这部小说,仿佛身临其境,很多很多情节都犹如亲历一般,感同身受,仿佛小说中那个纠结不已苦苦挣扎的穆茹就是我们自己。

            穆茹与母亲有血脉之缘,却又情感疏离无法亲近;对徘徊在生死线上的父亲,在竭力挽留他渐行渐远的生命与眼看他生不如死的不忍之间纠结不已;难得与婆婆亲如母女,却又与丈夫形同陌路,婚姻生活冷漠压抑令人窒息;终于遇到一个点燃她激情让她体会到被爱滋味的人,却又不得不割舍放弃。好友莲子一心向往和追求真爱,却又陷于孽恋而不得善终,离世之后还遭到世人的唾骂。

            人生往往就是这样拧巴的,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美满的姻缘凤毛麟角,幸福的人生少之又少。很多女性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缺憾、压抑与扭曲中,她们焦虑、难过、不幸福,却往往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不知该如何去改变。

            当我们对现状无能为力时,我们常常容易把个人的境遇归结为命运不济而自怜自哀。很多时候我们可能意识不到,或者不愿意面对,我们心底的创伤以及生活中的不幸,追根寻底,或许是源于我们童年成长的经历,源于我们原生家庭的生长环境,源于我们对原生家庭对自身影响的认知。

            原生家庭在孩童心理上造成的阴影、带来的伤害,往往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塑就他们的性格,也无形中影响着他们对生活的选择。细细品读,穆茹忧郁多虑性格的养成,多多少少是源于自幼成长的过程中母爱与安全感的缺失;对婚姻仓促而盲目的选择,也是源于她急于摆脱母亲的操控,以及潜意识中想要弥补童年中没有享受过的宠爱。而婚姻的失败,又更强化了她孤独无依的伤感和压抑纠结中的郁郁寡欢。缺爱的童年,疏离的亲情,成了她半生都解不开的心结。

            我们的上一辈,大多生长于战乱或动荡的年月。他们的人生,更多地满足于生存,关注于活着。我们的母亲,大都坚韧能干,在动荡、灾害、物质匮乏等种种艰难的生存环境中,如男子般扛起生活的艰辛,如一柄撑开的巨伞,竭力为家中的每一个人遮风挡雨。其中,也有一些母亲,由于教育的欠缺、生活的贫乏和生存的压力,使她们荒淡了生命中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她们疏于赋予家庭和孩子更重要的那一部分——对亲人心灵的关注、尊严的维护、人格的尊重,特别是对孩子心灵成长的呵护。她们所能理解的亲情和母爱,满足于吃饱穿暖,隐藏在严厉苛责之后。她们与亲人沟通粗糙直接,教养方式简单粗暴,还常常会无所顾忌地把生活的压力和内心的怨气随意发泄在她们的亲人甚至是幼小而又不离不弃地依赖着她们的孩子身上。

            生长在母爱缺失严厉苛责中的孩子,就这样在耳边时时有惊雷、随时随地看眼色、总怕犯错总不被认可的不安中惶惶长大,这种心理阴影不可避免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或许,为了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他们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不轻易向人敞开,即使是对最亲的亲人,也保持着淡漠疏远的距离。或许,他们习惯了惟命是从,唯唯诺诺,很少意识到自我,习惯于听命和讨好别人,缺乏自己的主见。或许,他们缺乏自信,习惯于躲避退让,怯于在公众场合中展现自己,总是躲藏在人群深处的角落里。或许,他们急于摆脱家长的控制,试图改变环境,早早就离家闯荡或仓促结婚。或许,他们为抗争父母压制而不计后果地反叛,最终却不得不吞下冲动的叛逆行为酿成的种种苦果。或许,由于安全感和关爱的缺失,旁人给一点温暖就容易被打动,糊里糊涂就投靠了别人。……

            细细思量,每个人生活的幸与不幸,多多少少都能找到他(她)童年生活的影子。而对童年阴影如何认知,也决定了他(她)具有怎样的人格,表现为怎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生活,走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正所谓童年成长的经历,奠定了一个人生命的底色。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只是纠缠于怨恨和自哀之中,也是无用的,只能让自己更加怨怼和沉沦。

            原生家庭是无法选择的,童年的成长经历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基调,但这并不是我们拒绝成长的借口。成长环境只能决定我们人生的起步,而真正决定我们一生的,还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要让生命重获力量,首先就要学会放下。放下纠结,放下怨恨,便是治愈的开始。放下之后,才能突破困扰,重塑自我,实现自我救赎,活出自己喜欢的模样。这个过程很艰难,也很痛苦。就像蝴蝶,只有通过痛苦的挣扎和不懈的努力,才能破茧而出,获得自由而美丽的新生。

            好友莲子热情活泼,敢爱敢恨。她对生活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为穆茹灰暗的生活注入了一缕阳光,让穆茹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白大褂的出现,更为穆茹打开了一扇心门,唤醒了她的内心,让她真正开始发现和释放自我,体会到自己内心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小说最后,穆茹终于在痛苦纠结中放下了一切。面对挣扎在生死线上的父亲,她放弃了徒劳的努力和最后的守护,给父亲一个解脱,也给家人和自己一个解脱。面对母亲,她也不再一味地躲闪逃避,开始试着理解和面对,开始感恩坚强的母亲遮风挡雨为儿女们创造的一丝安宁。面对给她温暖依靠令她的生活有了一线光明的白大褂,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现实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她挣扎着摆脱了对他的依赖,选择了离开。而那个冰冷无望到让人窒息的婚姻,她也终于决然放弃了。

            该散的都散了,还放下的,也都放下了。穆茹似乎失去了一切,而那些困扰她的羁绊似乎也随之松脱了。她终于感到一份挣脱重负后的轻松,不再纠结,不再挣扎,走向了内心的宁静平和。

            生活本来就不是完满的,或许,残缺才是生活的真正本色。而这缺憾,就是我们此生中必须修行的功课吧,学会接受缺憾,从不完满中修炼出自己内心的圆满。最重要的,是要放下那些令自己哀怨、困顿和纠结的东西,寻找自我,释放自我,重塑自我。直到有一天,从心底里真正领悟并践行了这一点,我们才能真正跳出曾经的苦痛,实现内心的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拥有幸福的能力,学会从平凡且苦痛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和快乐,从不完美的境遇中经营出幸福的花朵。

            当终有一天,我们能够挣脱自己的困扰,以涅槃之后的心态重新审视我们的母亲,我们会发现,在性格缺陷的表面下,在强悍言行的掩盖下,在牺牲自我的坚毅下,她们也有一颗渴望温暖渴望爱与关怀的脆弱的内心。事实上,她们比我们更加需要亲人的关爱和疏导。看清了她们的症结,我们终于可以理解她们,开始心疼她们,终于能够怀着一颗慈悲的心,忘却那些曾经让我们痛苦不堪的岁月,原谅她们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怀着血浓于水的爱,牵着她们的手,一起继续前行,尽己之力,给她们一个安享温暖的晚年。

            围绕女性成长这个主题,雨焉用她生动细腻的笔触和张力十足的文字将穆茹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令人如饥似渴欲罢不能。掩卷之后,更是意犹未尽,引发读者不同的感触和更多的回味。

            真正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也不是生存环境,而是我们自己。但愿,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从苦痛中成长起来,破茧成蝶,从缺憾走向完满,从阴霾走向光明。但愿,更多更多的孩子,不再生活在扭曲之下,能够沐浴阳光,在温暖中快乐成长,自信一生,幸福一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破茧成蝶 ——读《如果你还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fb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