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不调到城里来?”今天,家人们一起聊天,姐姐突然问我。
“我为什么要调到城里来呀?”我有意逗她。
“可以免得来回跑,辛苦啊。”姐姐很认真地回答,语气里的关心溢于言表。
今年有不少乡下老师到城区来任教,他们有的是因为年轻,可能觉得无论硬件配置还是生源资质,城里教书发展前途都比乡下大;有的是因为孩子在桐中读书,城里教书方便陪读的需要;有少数是因为年龄大了,真的跑不动了,只想待在城里学校,下班免除舟车劳顿,能步行回到城里的家……
像我这样不大不小的年纪,没有陪读的需要;父母康健,暂时也没有陪伴照顾的需要;开车上下班,除了担心安全,别的一点也不觉得累。也曾经坐过一两次公交,还没有自己开车舒服,也就不再有坐公交的念头。
姐姐大概是听说了今年不少乡村教师上挂城里的事,所以才突然这样问我,她只关心我是否辛苦,只看到了事情的一个方面,没有想到事情的多个方面。
我在我的学校一切都是轻车熟路。
进了校门就像进了家门。学校里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变化,我比谁都激动。因为这个校园,从我还未上初中的时候开始,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我穿梭其间的身影。然后我在这里读书,我在这里成长,我在这里工作。到九十年代后期,我们全家搬进了被誉为“乡村学校第一楼”的集资宿舍楼,从此朝夕都呆在这里,看东边的云彩,看西边的晚霞……
如果出校门到大街上溜达一圈,抬头低头都是熟人故交,张口闭口都是乡音俚语。这份归属感,是去往哪里都给不了的。
再加上班主任多年,见惯了乡村娃的淳朴与敦实,每一届都欢喜地迎来、不舍地送往……南边有一所中学,小升初分班,初一升初二再重新分班,进初三又分班。我听说此事,觉得这个学校的领导估计是不上课堂的,更不会代班主任的,否则怎么能做这么残忍的事?那将让我散失多少教育情深的乐趣啊!
这些都是我这么多年不愿意挪窝的理由!我张张嘴,正准备按“一二三”说起,侄女插话进来,对着她妈妈说:“你没听到小姨说她乡村教育快满三十年啦?到时候可以直接晋升高级职称啊。”
呵呵~我没再说话。只是想到,姐姐这样的问法里,是因为她只了解事情的一个方面。现实中,小到一个家庭、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如果决策者只看到事情的一个方面,就难免偏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