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电影的情节,都是一个人通过努力成为了不论是时尚还是在财富方面成功的人,然后发觉自己丢失了自己的生活,于是,重新洗牌,回归到“原本”自己的生活... ...
很多人误会(这里更多地是指自己),把回归理解为是做原来的自己。这其实不可能,一个人在经历一段磨练,而且是一段足够引起自己反思的动荡之后,作出回归所谓原本生活轨迹的选择,生活状态是要发生质的不同的!
很多人误会了——回归等于放弃“错误的选择”,而每一次选择是正确还是错误必然不是在选择之前作出判断的!!
在回归之后,他们待人接物更平和了,他们对不同观点有更多的忍耐力了,他们更愿意看到人们美好的一面了... ...
人们往往忽视这是选择之后的改变,而更愿意相信如果他们当初就选择“原本”的生活就会这么完美!!
因为这样的逻辑可以作为自己不去改变,不去选择的理由,其实这是很多人面临的问题,这些电影,书籍,甚至网上流行的心灵鸡汤都成为人们不去作改变的支持点,其实,只要再多了解一点,再能够多一点的鼓励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那里讲的是如何选择,而且,细致去看,不论是英雄故事,还是佛教、儒家思想,都是在经历之后才有领悟,请注意,我们关注的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应该先去做的“经历”,而不是,照搬过来别人给自己的领悟。
妈妈提醒我不要做错事,我之前很怕做错,甚至没有想过为什么怕,当自己不断通过阅读给自己洗脑,慢慢接受自己应该对错误有一个平和的心态的时候,听到妈妈再次提醒自己不要犯错,自己非常恐惧,恐惧如果我始终没有意识到这种思想对生活的影响,我将持续在这种痛苦中挣扎多久,随后却是一番欣慰,欣慰自己没有放弃选择的机会,而不是按照别人给我设计的方式生活!
“三十而立”,多经典的话!很多人误解了他的重点不是时间维度,而是一个大统计的结果,三十能够立不是因为你到了三十岁,而是因为自己的阅历在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对选择产生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自主性。当一个父亲用“三十而立"这句话要求自己儿子的时候,要看到的是自己是否给予他足够的阅历,和自立的思想。于是,作为母亲的自己在不断纠正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关!
《穿普拉达的女王》是那老套的开头,老套的情节,老套的结尾... ...自己拼命找,也没有任何新鲜的东西,甚至,回想全剧,都没有任何高潮。那些新潮的服饰、快节奏的生活状态、高阶层的时尚峰会... ... 都是装饰,自己是多么渴求在里面能够看到震撼自己的东西!直到结束,没有发现。但意外的是自己最终却没有失望,原来那个“新的东西”,是自己的认知!
自己不再只是看到女主选择了放弃人们羡慕的生活,而是看到她在思考。不是那种奢华的生活有问题,而是,她在有能力达到那样的生活后作出了选择。
达到一定的生活水平选择不要,和想去达到而因为没有能力就放弃了,之间是有天壤之别的!!
对米兰达(《天桥》杂志主编,工作狂,女工作狂)最后的那一个微笑的理解,也变得不同,不再认为她只是对女主的一个认可,更是对自己的一种认知改变的欣喜!一成不变的生活总是让人失望!
当看到最后女主自信地走在街上,不再是感慨“她真是个有主见的女孩!”而是明白那只是她的另一次选择而已。在那个工作岗位上必定依旧不是一帆风顺,对于自己有更高要求的人来说,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寻求突破,突破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更大的力量在前进中还能够控制平衡。
这,绝不容易!
所以,不要误会那些看来处事淡然的人是什么都想开而已,他们只是有了更多的能力可以应对生活的变迁而已!!只是能力增长了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