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沿着一条路走,连续几天看下来,观察街上的店面顾客人流,发现很多商店都不怎么景气。
凡傍晚还开着门的,人最少的是服装店,几乎没什么人。饭馆呢,零零落落一两人,有的只看到老板在看手机,或者老板和店员对视或者在吃饭,只有少数几个在路口拐角的店,顾客还不少。
串店、砂锅、狗肉店,还能看到四五桌的样子。想想这些店繁荣的原因,肯定属于平民消费水准,经济实惠。我看到两个人在狗肉餐馆儿外面吃,一盘狗肉,一盘凉拌茼蒿,一瓶酒,就这些,两个男人边吃边聊,很家常的那种。
菜简单,没有看的,只有吃的,点餐很接地气,厨师也比较省事,煮上一锅狗肉,其他现炒现拌,不会花很多时间,上菜也快。
疫情反复,线下商店都进入寒冬期,能够苦熬下去不关门的就是强者了。
附近一家串店,开业还没过去新鲜劲儿,忽然一天看到已经重新装修,原来是更换了老板。
前几天还看到他那10多个服务员在门口跳山羊、玩老鹰捉小鸡呢,怎么一两天的功夫就宣布歇业了呢?
印象里他装修的时间很长,甚至比营业的时间都要长,装修和营业加起来不过半年的时间吧。
装修时大动干戈,煞费苦心,甚至和楼上的住户都有过一次争执,光起重机就在这儿待了好几天,也就是说进行了全方位大规模的装修。听说,花了三四十万呢。
商店不干了,装修是带不走的,这类投资不宜过多。
新的老板已经开始重新装修,看得出,他没有全方位的拆除,只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稍作改动,这样花钱就比较少。
到他店里去吃东西的人说,店里服务员很多,烤串儿没有什么滋味儿。当时服务员上了一道没点的菜,点的呢却没上。多上的菜,按了最低的价格,没上的菜,就做退款处理。店里应该赚得就少了。
吃饭人的感觉是只吃一次,下次不会再来了。
没有回头客啊,大概这饭店就不容易开下去,没回头客,就不容易有好口碑,甚至会影响其他人来吃,顾客越来越少,雇的店员又这么多,肯定不容易支撑下去。
这么多店员,怎么会有上错菜的失误出现?是管理层的责任,还是服务员的责任?
作为局外人分析,装修投资太多,雇的店员也太多,假如一个服务员3000块钱的话,10多个服务员每个月都要支出去3万多,多大的流水才有自己赚的钱?
眼下,这个新开的店,招一个面点工,2~4名服务员,我猜还应该有一个掌勺的大师傅,也就是说大概四五个人就能把这个餐馆开起来。这样支出的工资就会少一些,成本低,赚得就容易多一些。
听说,还可以承接除夕送餐上门,线上接单,就会一个店面,可以线上与线下两下里服务。
疫情常态化,导致很多商店苦苦煎熬、难以支撑。不过,依然有一些餐馆,并没有受到疫情多大影响,反倒开得越来越好。
石锅鱼就是这样,一边可以店里去吃,也电话接单外卖,可以到店自取,也可以送货上门。一袋子汤料,一袋子炸好的鱼片,一袋子涮菜,回家倒进锅里就可以加热涮着吃。
看上去只有两间的店面,但每天顾客都挺满的,上午和晚上,一个桌可能会有两拨人。后来又盘下旁边一间,扩大了店面。
别看店里桌坐满了,其实送出去的外卖比这里的桌还要多呢。
他的菜品简单,就一个炸鱼片,其他涮菜洗好就可以,不用下锅。
没有雇店员,小夫妻俩,忙时,老人会来帮忙,再忙,弟弟弟媳也会来。成本低了,菜也比较实惠,套餐68元 78元,88元,丈夫负责炸鱼片儿,妻子负责接待和洗配蔬菜,老人送餐……
六七十元,够四五个人吃一顿,也挺好的。只要有回头客,口口相传,食客更多。
开店需要调查,头脑一热,在疫情期间开餐饮店是需要勇气的。
虽然民以食为天,可是,经济不景气,大家都紧缩银根,舍不得消费了,能在家做饭吃,轻易不再出去吃了。锦上添花的事情,要等手有余钱才敢做。
不止餐饮,凡敢自己创业的,都是英雄。
做一个打工仔其实挺好的,别管老板赚不赚钱,你的工资他都要照发的。如果关门歇业了,就要再找一份工作。
或许大多数人都适合给人打工,做一份工作,通过攒钱,慢慢也会生活得挺好。
“你不是缺钱,你缺的是能力”,开店选址的能力,调研市场的,经营管理的能力,应对风险的能力,盈利后不飘飘然依然能踏踏实实做事的能力……
开店失败了,不是运气不好,还是个人能力不够,不然那个年入三百万卖缙云烧饼的大妈,怎么就靠烧饼赚得比开餐馆还多呢?
专注做一件事,做到极致,决不能以“差不多”的随意态度对待。这世界没有傻子,你的尽全力,大家都能看得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