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打开你的总结的第一个感觉是什么吗?抗拒——怎么可以…这么……这通电话使我犹豫,我不知道那边的人是不是仍然是我熟悉的模样。”
“嗯,聊会吧,好久不见,我也刚好想看看你。”
我们两个的相处关系难以让人评定,这是一种存在性的亲密关系,而非参与性的亲密关系。
我认为人们对亲密关系的定义总是太过唯一和绝对,让亲密变成了某种制约,反而不好。
存在性的亲密关系不存在“日常”当中,但存在于心灵当中,在心灵空间里,这个人理所当然地有一席之地。而参与性亲密关系,需要在真实的世界里与真实的人互动,他们想要渗透到对方的生活和关系网中去。
请允许我花些时间说说这两者的差别。
小红生病了,母亲拿着粥去照顾她,同学小翠在床边给她讲八卦,说小明下个月准备结婚,未婚妻长着一张绿茶的脸,这时小红的男朋友来了,带着一束鲜花,他摸摸小红的头对她说要好好休息,然后和小红的母亲,小翠,小红都聊起来,聊一些家长里短的。
这就是参与性关系。
存在性关系建立在虚空无边的宇宙当中,它既不需要争,也不需要抢,因为这里只有完整的无需证明的爱,即存在本身。
小安在病房外看见小红,小红在房内看见小安。小安来看看小红这个存在是不是还在,小红知道小安心里对这个存在需要确认,她便允许他确认。
这段关系不需要第三方的确认,只需要双方“明白”,这种明白是非头脑的,并不仅仅只是知道,也不是单方面的,因此它不是暗恋的一种,也没有任何暧昧。它是亲密的,但不归属于爱情之下。
存在性亲密关系是一种敞开的,踏实的,宁静的关系。
不因我多做了什么,少做了什么而耗损一分。
参与性的关系是有故事的,感情在可见的行为上流动,而存在性的关系只关心存在,没有什么生动的故事可说——“就这样。”
存在性的智慧非大脑能理解,但确实是存在的,抑郁可以证实它的存在是根本而且底层的。
“我抑郁了。”
“嗯?发生什么了?”
“什么也没发生。”
“我抑郁了”
“嗯,吃饭了吗?”
思维不能理解,但身体知道答案。
那天对话结束,我便知道。
他将被女神庇佑。
免受存在性的苦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