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本我与超我的战争

本我与超我的战争

作者: 如一书 | 来源:发表于2019-07-17 08:22 被阅读0次
    自我的源头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结构学说,即本我,超我,自我。

    本我是人内在生命力量,弗洛伊德称之为性的力量,后来用“力比多”,这种力量遵从“快乐的原则”。这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可能不顾安全、逻辑、道德等,就是一种生命的生命自然涌动。

    超我是人内在的道德性,有的说来自环境(家庭的和社会的),有的说来自人的心灵,我更倾向于后者。

    与之对应的是弗洛伊德的另一组概念,生本能和死本能。生本能指向生长、建设、活动等;死本能指向毁灭、破坏、安全等。简单说一动一静,一积极一消极,一发展一稳定。这就像极了本我和超我。

    再回到前面的人格结构,本我和超我是对立的,冲突的,如果不加节制,就会使人分裂。生命是神奇的,于是就有了自我,它强调“现实的原则”,是意识的和理性的,是对二者的调和,从而能在社会上或者说人群中生活。

    这里面有个微妙的解释,一般人把人格三分,即本我自我超我,前后都是无意识的,自我是意识的调和的。我则认为人格应该两分,即本我和超我共同构成自我,人格即自我,其内在结构是两极的调和,即本我和超我的调和。生命本身一方面是本我的,一方面是超我的,同时又能在现实中定在某一个点上,这是通过考量身处的环境决定的,以保证生命更好的生存或者更惬意的活着。其实任何一个事物的内部,都是阴阳两极的相互作用,正是相反的两个极性,保证了生命的活力与秩序,极端都是危险的,本我的极端是喷发的火山,超我的极端是使生命化为无机物,这两极都会丧失生命。

    简单说,本我提供动力,超我保证秩序,构成现实的自我,安全有序的生长。

    这是在分析生命的源初力量,自我在生长中,会受到内在力量或者说潜意识的影响(本我的,超我的。顺便一提,自我的行动不仅仅受意识也就是理性的支配)下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具体说有以下几种:

    1、压抑。本我的力量是强大的,但也是无节制的,自私的,为了让生命平稳运行,就需要把过于激烈的需要压一压。否则自己难堪,还会影响他人。于是超我不会同意,会出手制止。不过,这些力量毕竟是生命的动力,很难压服,可能会通过口误、梦或者神经症的方式表现出来。神经症的例子比如自卑的人会以自大的方式炫耀自己。

    2、退行。为了躲避某种可怕的压力和竞争,退回到可以回避这类问题的年龄,比如6、7岁的孩子为了新出生弟弟或者妹妹的冲击,而像婴儿那样尿床;三十几岁的成年人为了规避社会的竞争与压力,把自己活成一个十几岁的孩子。

    3、投射。把自己的担心与焦虑转嫁到对别人相同性质事情的指责。比如自己回避问题,很可能会过分的批评别人的消极。也就是说对别人的批评是自己问题的投射。

    4、反向作用。为了压抑来自内心的不合道德的欲望,以相反的正向行为掩饰内心的焦虑。比如个别有同性恋倾向的人会攻击同性恋者。

    5、升华。把内在的冲动转化为社会可接受的正向行为。比如攻击性强的人参加冲撞性体育项目或成为外科医生,一个有色情欲望的人可以成为裸体画家或者雕塑家(这一点不互逆)。

    心理学把这些称为防御机制,其实是人类内在能量的转化形式,受本我和超我的节制。如果把这几种机制归纳一下,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消极的对待,即让这些能量减弱、转移等;一是积极的转化,即升华为人类的文明行为,这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有力解释。可以说,是人类自己创造了人类。

    所谓的相信人,信任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相信人内在的力量,这种心灵的力量可以创造出美好的事物。为了让人内在的美好更多的转化为文明,就需要让人更自由,而不是过分的压抑人,自由的人会更好的调试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在调和中获得最佳的存在方式,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我的价值。

    这对教育的启示就很明显了,相信孩子,不要总想着灌输给他们什么(美其名曰文以化人),而是要尊重孩子自由的想象,辅以知识丰富、成就其想象,是为教育。这就能理解“人的头脑不是被填充的容器,而是需要点燃的火把”这句话的内涵了。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阅读笔记之三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本我与超我的战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sf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