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培养乐观精神,让孩子更接近幸福!

培养乐观精神,让孩子更接近幸福!

作者: 爱心树A | 来源:发表于2019-07-31 16:09 被阅读0次

    天下的父母,养育孩子之后,谈到对孩子的期望时,一般都会提到“希望孩子地幸福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呢?简单地说,幸福一般与成功、如意、快乐相连,相反地,失败、挫折、不如意则被人们认为不幸福,避之而不及。

    然而孩子的成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每件事都顺利、如意,他们成长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考试失利、身体生病、朋友误解、选拔失败......遇到挫折失败时,孩子肯定失落难过,这时候,我们应该办?怎么帮助孩子实现看似遥远的幸福生活呢?

    你知道吗?如何引导孩子迈过人生的沟沟坎坎,是决定孩子未来能否幸福生活的一个关键因素。

    01 不同的解释风格,不同的命运结果

     比如孩子某次数学考试成绩很糟糕,回家后沮丧地说:“我永远学不好数学了!”“我每一次数学都不可能考好!”“我是我们班最笨的人!”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办呢?

    有的父母可能会安慰孩子:“老爸老妈数学细胞少,看来你也不是学数学的料。”有些父母可能会抱怨:“真是笨到家了啊!你是马尾豆腐提不得呀!”

    也有的父母会开导说:“孩子,你能学好数学,你以前的数学成绩不是挺好的吗?”“偶尔几次没有考好是正常的,只要坚持努力就一定能考好。”“你这次没考好不是脑子笨,而是没有好好复习准备。”

    如果你是局外人,来看一下这两种父母的评价、解释或引导,你认为哪一种会有利于孩子将来的数学学习呢?

    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两种应对方式:

    第一种,父母将没有考好的原因定为“孩子本身不是学数学的料、笨到家”,会给孩子什么感受、让孩子做出什么决定呢?无疑,孩子的感受是“我不行”“我痛苦”,孩子的决定是“我放弃”。

    第二种,父母将没有考好的原因定为偶尔的,开导孩子不是脑子笨,鼓励孩子只要坚持努力就能考好,孩子会感觉到宽慰,会在父母帮助下重拾信心,下定决心下次努力,数学就有希望学好。

    是的,不论是解决孩子问题,还是成人自己的问题,我们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方向:

    第一种,将问题归因于“我不行”“我不好”,认为这种问题将是长期的、永久的,甚至因一个小问题扩大到各个方面对自己的否定。这种归因方向的人一般是向内自责,批评否定自己,他们认为“都是我不好,我注定一辈子倒霉,做什么都没有用”,所以遇到挫败容易轻易放弃。

    第二种,在面对挫败痛苦时,难过之后,会冷静下来,查找内部原因的同时,也会试着从外部找原因,会明白问题的出现与多种原因密切相关,会总结失败的真正原因。他们会认为“这只是环境使然,厄运很快就会过去,生命中还有许多东西比这件事更重要”。他们不会轻易放弃,会重新振作,争取下一次做好,他们拒绝向命运低头,不断寻找达成目标的路径方法。

    心理学家们研究了人们对挫败的归因和解释风格,认为我们对挫败或厄运的解释习惯和解释风格,不仅仅是挫败时你嘴里说出来的话,它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方式,是你在童年期或青少年期养成的。你的解释风格表明了你是悲观者还是乐观者。并且,悲观者和乐观者的命运是不同的。

    1、悲观会带来什么?

    悲观,是指对世事所怀消极的看法。悲观的定义就是,在遭受挫折时滞留在任何最具毁灭性的原因中不能自拔。悲观的人相信坏事都是自己的错,这件事会毁掉他的一切,会持续很久。悲观的人会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就此一蹶不振。

    悲观是一种心理防御习惯,这种习惯会带来多方面的恶果,包括:

    ①情绪抑郁

    ②退缩,不能发挥潜能

    ③较低的成就感

    ④不健康的身体

    2、乐观会带来什么?

    乐观就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即使处境的情况差也保持良好的心态,也相信坏事情总会过去,相信阳光总会再来的心境。乐观,作为一种生活态度,是最为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

    乐观的人在遇到同样的挫败时,会认为目前的挫败是暂时的,每个失败都有它的原因,不是自己的错,乐观的人不会被失败击倒。在面对恶劣环境时,他们会把它看成是一种挑战,更努力地去克服它。

    乐观的好处包括:

    ①乐观奠定成功的事业

    ②乐观的孩子成绩好

    ③乐观造就赛场冠军

    ④乐观的身体少生病

    ⑤乐观的领袖的民心

    心理学家们从比较得出,乐观解释风格的人更能收获成功、健康与快乐,因而更能接近幸福。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里格曼在创立积极心理学之前便对乐观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在全球畅销书《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记录了很多研究结论,包括:

    *某大型保险公司选择录取具有高度乐观精神的业务员,结果业绩增长了4至9成;

    * 分析美国1900-1944年间总统大选结果,发现90%的获胜者都是相对较乐观者,并在1988年用乐观还是悲观分析判断对参议员选举进行预测,正确预测出每一个险胜和黑马。

    那么,解释风格是天生的吗?能改变解释风格吗?

    02孩子悲观OR乐观的影响因素

    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中指出,以下4种因素会导致孩子形成悲观或乐观解释风格:

    (1)遗传

    (2)模仿

    (3)父母、老师或教练的消极批评

    (4)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验

     第一个因素是遗传。会受到父母遗传的,不仅是智商和身高,还有乐观和悲观,这一事实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只是乐观和悲观的遗传性比智商低一点,据称是50%以下。

     第二个因素是模仿。父母如果经常使用悲观的口头禅,孩子就会模仿,父母如果持有容易放弃的态度,孩子也会模仿而失去了磨练忍耐力的机会。

    第三个因素是父母、老师或教练的消极批评。在学校或运动场上,老师或体育教练在指导孩子的时候,如果使用了过于悲观消极的语气和用词,有时候也会让孩子变得悲观。

    第四个因素是掌控感和无助感的经验。掌控感的经验会让孩子乐观自信,而无助感的经验会让孩子悲观抑郁。

    在这些因素中,影响最大的还是父母。所以要想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父母需要首先了解自己的解释风格,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选择现实情况上的乐观解释,这对教育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

    03  父母如何做?

    为了让孩子更接近幸福,父母该如何做呢?

    (1)做好榜样

    (2)避免悲观消极的批评

    (3)教孩子学会反驳(乐活人生的"ABCDE)

    (4)帮助孩子成功,体验掌控感

    (5)恰当引导暂时悲观和过度悲观的孩子

    第一,做好榜样。虽然悲观或乐观有一定遗传基因的影响,父母日常言行中的解释风格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所以父母首先要觉察并了解自己,看自己日常体现的是悲观还是乐观的解释风格。如果是悲观解释风格,可以有意识地改变自己悲观的口头禅和态度。父母可以学习乐活人生的“ABCDE”法,在发现悲观等消极倾向出现时解读自己的想法,用事实反驳悲观想法,通过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和方式重拾正向力量。

    第二,避免悲观的批评。你知道吗?重要他人,特别是父母、老师以及教练的批评方式会影响到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孩子很快开始运用从他所敬仰的成人那里学到的某种解释风格,并用它来批评自己。在孩子失败时父母、老师以及教练如果将失败归因于孩子能力差,对孩子将是毁灭性的打击,他将失去希望和动力。所以可以批评孩子不用功、吵闹、不专心,但不可以批评孩子脑子笨、能力差。

    第三、教孩子学会反驳。马丁.塞里格曼在其《活出最乐观的自己》中介绍了乐活人生的“ABCDE”教给成人在面临悲观消极时学会反驳自己的错误想法,给自己重新注入正能量。我们可以教孩子在面对悲观的打击性批评时用这个方法来进行反驳,寻找事实证据肯定自己的价值,从而给孩子重新注入正向能量。塞里格曼特别强调,要教孩子“不要盲目地接受对自己的侮辱”,避免孩子因承受太多的讽刺挖苦,而学会自我贬低。

    第四,帮助孩子成功,让孩子体验掌控感。我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成功的经验让我们体验掌控感,让我们乐观自信,而失败的经验让我们体验无助感,让我们悲观抑郁。因此,在孩子小时候,给孩子更多的成功体验可以让孩子有掌控感,对人生充满希望。父母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力帮助孩子成功,让孩子体验掌控感。多次成功体验很可能会使孩子习得乐观。相信你一定见到过孩子因成功而喜悦自豪的场景,此时你的心情想必也是欢心雀跃的,那么,就请帮助孩子成功、成功再成功吧!

    第五,日常面对暂时陷入悲观或过度悲观的孩子时,要及时恰当引导。

    日常的及时恰当引导也是很重要的。当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变得不安、悲观时,父母要及时发现,关心地询问,恰当地安抚,让孩子体验到父母的关心,感觉到父母的关怀和帮助,这会给孩子人际支持的安全感,从而增强其内心的力量。

    同时发现孩子过度悲观时,要及时用策略转移注意力,暂停其在悲观消极中的反刍,然后引导孩子说一说,他最担心的想象中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再引导孩子客观、实事求是地想一想,最好的情况以及最可能的情况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或解决这个问题,从而走出无助的悲观反刍模式,进入积极的解决问题模式。

    总之,乐观的解释风格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乐观带来希望,乐观也是坚韧和毅力的重要心理资源,是让孩子坚持达成目标的重要心理支持,因此可以说乐观精神是打开幸福的钥匙。用心培养乐观精神,可以让孩子更接近幸福。

    那么努力实践吧!相信努力的结果不仅是孩子的幸福生活,更是全家人的幸福体验!

    关于培养孩子的乐观精神,您有什么想说的吗?欢迎留言!

    注: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爱心树A”原创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培养乐观精神,让孩子更接近幸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bst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