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望着忽明忽暗的焰火发呆,焰火“呼哧呼哧”地依然故我——
我家里使用的燃气灶是那种叫做红外线节能灶的燃气灶,不同于传统灶具,它的燃火口是一层金属网,燃气燃烧后没有火焰,只有一片均匀而平静的红色,与那种防风的打火机很像。一直以来,我都深以为傲,它的节能与火力强劲都毋庸置疑地证明了我当年的明智。然而,妻子的小小失误给我带来了不小的沮丧——那天,她在清洗油烟机上的时候,一个疏忽,几滴清洗剂滴在了燃火口的金属网上,谁也没有想到,清洗剂的腐蚀作用很快便将金属网撕开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洞。
当时,我和妻都没有在意,做饭时才发现这实在是一件倒霉的事情——由于突然出现的孔洞,燃气不能均匀平静地燃烧了,它们在燃烧口开始躁动,一部分化作红色,滑向金属网面,另一部分则拧成指头般的一股,化作一团火焰,像出洞的田鼠般从孔洞中鬼鬼祟祟地探头,并发出“呼哧呼哧”的啸叫,让人心中泛起一阵阵的恐惧……
惯性思维.jpg
由于害怕那忽明忽暗的“火鼠”,恐惧那“呼哧呼哧”的啸叫,我们家的两眼灶终于无可奈何地变成了单眼灶,原来熬粥与炒菜同时进行的交响曲就这样变成了单调的独奏,当然,我们一家人开饭的时间也比以往拖沓了许多。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天,开始觉得很别扭,渐渐的竟也习惯了!
今天,我突然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我想给孩子们做一顿卤面,按我的手艺,是需要一个灶头蒸面,一个灶头做卤汁的——是的,我必须同时使用两个灶头。
怎么办呢?
我打开那个能窜出“火鼠”的灶头,当然,“火鼠”立即就窜了出来……我盯着它看,然后,脑子中就产生了一个想法——老鼠探头,拿东西打下去不就行了?
对呀,一个孔洞造成了燃气的分配不匀,用东西挡住这个洞不就行了?
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连我自己都笑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竟然如此简单,简单到只需要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铁片即可。熄掉火头,我匆匆在房间里旋了一圈,很快就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找不到那么一块小小的铁片,但这次,我意识到了“有时候解决问题其实很简单”的道理,所以在短时的踌躇之后,我拿起手边的裁纸刀,用钳子钳住了它的顶端,轻轻地一折,“嘣”的一声,裁纸刀片断下了两公分左右的一截,我把断下的部分放在灶头金属网的孔洞上——嗨,刚刚好!打火,“噗”的一声轻响,金属网上腾起一片均匀而平静的红色,“火鼠”消失了,取而代之是指甲盖大小的一块黑色——断刀片压住的孔洞没有燃气出来,自然不能燃烧了。
拖延症.jpg
有一瞬间,我竟忘记了还要为孩子们去做我吹嘘了许久的卤面了,我盯着红红的灶头陷入了短暂的思考:是啊,解决掉一个问题竟是如此简单,那么为什么我会让这个问题存在了好几天呢?是逃避吧,是懒惰吧,或者是将就的心理吧,看上去都有那么一点,但深层次地去分析,似乎也不尽然,我觉得追根究底的话,应该是一种叫做“惯性思维”的心理在作祟,这种心理说白了就是因为对身边的一切都习以为常之后,而产生的一种固有的思维方式,例如我们习惯扭开水龙头就看到水流,而当扭开水龙头看不到水流的时候,我们的惯性思维会告诉我们应该联系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来帮我们解决,但当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到来之后才发现,其实问题仅仅是我们的水龙头坏掉了而已,于是我们的惯性思维又告诉我们水龙头坏掉了要更换一个新的才可以解决问题,然而当安装水龙头的工人到来之后才发现,水龙头不出水的原因不过是滤网被泥沙堵住了而已……当然,这里所举的的例子或许有些夸张,但它足以说明“惯性思维”的危害,它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拖延,影响了一个又一个的进程,它限制了人的创造力,制约了人的实践力,最终造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而有效的解决,一个又一个好的想法在灵光一闪之后胎死腹中……
最大的敌人是惯性思维.jpg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需要对“惯性思维”警惕那么一丁点——在面对问题的时候,让自己的想法稍稍改变一下,哪怕就那么一丁点,或许,我们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不妨来试试!
gaibian.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