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有效沟通》重点整理(部分):
一、关于关爱学生:
当学生感受不到被关爱时,他的精力就集中在寻求爱和关注这件事上,而不是集中在自我成长和发展上。
关注即关爱,关注即赋能。关注背后的心理逻辑是高期望。高期望是促发高度关注,高度关注促进学生成长。
如何精准关爱:
1.保持谦卑之心
2.创设自我暴露的环境
3.鼓励学生主动赋能老师
服务学生就是向学生表达爱的一种最简单途径。关爱并不仅仅是老师处处照顾学生,为学生做这做那,还包含用服务的方式带动学生自主服务能力的发展。
我们为学生服务、关爱学生,是对学生的吸引,那些动不动就指责学生、批评学生的方法只不过是在变相地乞求学生的配合。
尊重是帮助学生调整自己处理问题方式的前提。
本质——关爱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变得更好,让学生自己更喜欢自己。
二、关于陪伴学生:
真正的陪伴是与学生眼神交流,倾听他的心声,看见他的需求,陪伴他做他想做的事,与他高质量地对话。
花时间陪伴学生就给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很重要,我愿意放下手头的事情陪伴你。老师能专心致志地陪伴学生至关重要。
全神贯注的陪伴就是接纳与关爱他们的基础。
老师要非常努力地让学生觉得不刻意,他才能够自然地真情流露。
有关课堂上的陪伴:
在课堂上理解学生的沉默,并适当地利用学生的沉默,是老师解决高质量陪伴难题的一个便捷路径。
思维的误区是无法忍受课堂的沉默,技巧的欠缺是无法安然地等待。
提问是课堂中的一个非常小的环节。但也决定了课堂陪伴的质量。提问后的等待,表达了对学生的接纳,让学生处在安全、放松、承担责任的情绪氛围下,成长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教育工作不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问题解决过程,而是"防患于未然"的问题防御过程。
不仅师生沟通中,任何一段关系中,清晰地表达需求都是有益的。
好好说话的两个要点:第一,用正向目标表达代替"不"语言,第二,用具体化表达代替模糊性表达。
有位老师说,"学生站得远,我就走近他,距离就会缩短;学生若冷漠,我就热情,冷漠就会消解。跟学生交流的时候,主动付出是第一位的。"主动并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是社交层面的谦逊。
如果说陪伴学生有什么直接价值的话,那就是让学生感受到鼓励。
三、关于对学生负责:
老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以自己的风度来影响学生的过程。当老师表现出接纳错误、解决错误的风度时,就更容易让学生接纳错误;当老师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就更容易让学生对错误负责任。
老师给予学生尊重、明确的指示,学生会更愿意遵守。
提升问题解决能力的最佳时间是在问题发生时。
使用启发式提问时的注意事项:
不要一开始就问"为什么"或"为什么不",因为这样的提问会让学生感到被质疑和否定,引起他本能的反抗或拒绝回答。正确方式是在启发式提问之前先使用"怎么""哪里""什么"等疑问句来建立联结, 提的问题越具体、越细致,就越有效。
老师的心态比较重要。老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负责,这才是真正地为学生负责。
时刻牢记一条原则:不在学生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学生讲道理,也不在自己有负面情绪的时候给学生讲道理。
不评判才是最智慧的回应。
我们只有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继续行走在通向完美的路上。如果我们过于苛求自己,反而容易让我们放弃成为一个更好的老师。
结语,以上所有,都是崔老师在书中的精华观点输出,认为很适合作为自己当下工作的重要指引,因而想要通过一种方式记录保存下来,如果多人看到了,权当作划重点无私贡献了,这本书也诚心推荐,是非常有现实指导价值和启发性的一部宝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