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第一次听说激荡三十年这本书是在大三上学期管理学老师那听说的,老师布置了一个任务,把这两册书读完,然后写一篇读后感。这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其一,不喜欢读书,所以没脑子;其二,对经济不感兴趣,所以像个傻子。激荡三十年这本书讲了中国从七八年到零八年整整三十年的企业发展史,但毕竟是作业,我还是大体看了一下,然后现在准备写这篇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这本书给我感触最深的大体有四点:一是坚强的中国的潜力无比巨大;二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三是不管是人还是什么,重要的意义在于动态的活着去探索;四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那接下来,我慢慢捋顺我自己的想法。
中国的潜力无比巨大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无比震惊的,怎么说呢,我出生于九六年,距离七八年有十八年,距离零八年有十二年,自我记事起,自家的生活还是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有一些富余的,可以说勉强进入了小康生活的低水平。仅仅距七八年十八年,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可用飞跃来形容了吧。书中描写那个时候思想禁锢,还在为家里养三只鸭子便是社会主义,而养四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的观念或是政策而心惊胆战,还是旧时代的计划经济。但是恰好七八年有了一个转折,不管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还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都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强大推动力,尽管市场经济后来主力是民营企业,而民营企业走的路子是那么艰辛,中国民营公司的成长从一开始就有两个源头,一是华西式的乡村基层政权及其集体企业组织,二是鲁冠球工厂式的自主创业型企业。
不管怎么说,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中国经济发展的这么迅速,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经济基础非常薄弱、非常落后的国度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实属是经济历史上的一个小奇迹了吧。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尽管中国经济在不断地自我发展中,大方向朝着积极、发展的方向迈进,但并不是一路清白、顺利的。早在计划经济的束缚被打破,市场经济开始展露头角的时候,有多少企业,有多少人为了利益不顾一切,利益熏心的他们无暇顾及人们以及社会的利益,把自己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为此出现了保健品没有保健功能还大力加大宣传广告的例子,导致了很多受害人的出现,社会效益低下。为此,我想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要知道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度,要发展地更好,依靠的是什么。
动态地活着去探索
1.中国的经济这三十年来,完全是靠自我摸索,一步一个脚印摸索着走出来的,并不是说因为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决策或是某个政策,而是恰恰因为一些误打误撞的摸索,比如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几个人偷偷地摁了手印,进行包产到户,于是家庭联产的枪声一炮打响了。甚至说民营经济也是一个偶然呀,一个傻子“年广久”,抓住了中央默许民营企业存在的漏洞,硬是创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傻子瓜子王”,就因为这样的摸索,不断地探索,中国经济不断地发展着,民营企业的道路艰辛,但始终坚持着,愈挫愈勇,最终占为主导,人不一样嘛,一定要动起来,最怕那些沉积、静止的人。是一定要动起来,做些什么的,不管是什么。这样才能把握机会,时间不是问题,善于发散的头脑,不管是蒙牛,还是华为创始人,从基层做起。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我们简单对比一下国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显然看来是民营企业活力更大一些。为什么这么说呢,个人理解认为,国营企业有强大的国家做后盾,整个经济体可以不考虑未来也完全可以养活得起自己,但民营企业不一样,如果不思考,如果不上进,一不小心就会跌入深渊。于是可以看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然,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借用某个人的话做一下总结吧,改革没有先例可循,人生同样没有先例可循,每个活着的人都在继续着自我的人生,匆忙间停下时,千万别忘了回头一顾,也许这样才能够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以上纯属自己所观所想,若有错误,还望指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