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同时进公司的,为什么现在他能舒舒服服地坐在公司里拿高薪,而我却要在外面日晒雨淋到处奔走?”
“为什么领导总是夸他的创意好有潜力?”
“凭什么我明明比他先进公司,却没有去国外进修的机会,而他可以?”
在职场中,类似于这样的抱怨不绝于耳,其实这是我们的妒忌心在作怪。
妒忌心理是人际关系上的一种社会心理,它产生于差别和比较,是当人感到他人优越而使自己受到威胁时产生了反感,怨恨等情绪体验。
它常常会导致我们把他人的优越和成功归因为恶意的动机,也就是心理学上的归因偏差效应。
归因偏差是一种在某些条件下必然出现的心理反应,心理学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那就是人在成功的时候会把原因归因于自己的能力,而一旦失败则会把原因归因于外界和他人,这样的心理对于人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防卫是有利的,因而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如果一味地让自己的认识和现实有偏差,那么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大部分人在产生归因偏差的时候,通常不会把他人的动机归因为善意的,而是做出恶意归因,继而可能做出报复性的侵犯行为。
在职场中我们不乏这样的例子:有的老员工业务过硬,为人也忠诚可靠,但是多年来一直未能得到重用,看着一些资历比自己浅,能力也未必在自己之上的人能够青云直上就会产生愤懑,时常对同事发一些牢骚,看到领导偏心就会醋意大增,经常在背后说一些风凉话;不得不承认的是有的人的确工作很努力,但是在公司总是不被人注意,当自己不被重用,而别人却如鱼得水,而且这些人跟自己是同性的话,心里就更加难受了,难免会对那些受到器重的人产生妒忌心理,于是职场小帮派同事之间勾心斗角的现象就出现了。
但是,妒忌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妒忌心过强,会使自己看不到事实的真相从而失去方向;妒忌心过强只会使自己片面的将对手的成功归因为一些不合理的因素,这只会给自己找到不成功不进步的借口,不能真正的实现个人的发展。
要知道任何一个领导都不是靠员工的追捧活着的,任何一个公司也不是靠培养马屁精就能生存的。在以利润为最高追求的公司里,一般来说,人事任命还是要依靠个人的业绩和能力,领导真正看重一个人的也不外乎就是这两点,所以不要一味的妒忌他人,不要一味的找别人的缺点,而是应该先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下来。
职场是个靠实力说话的地方,仔细观察那些超越自己的人,客观地看看别人到底有没有长处,只要能发现一点是别人比我们做的好的,就算有所收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