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喜欢问人家岁数,其实有时人家活多大岁数,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人在社交场合,见面寒暄,一般必问这四项:贵姓、台谱,府上,贵庚。
“贵姓”谁都知道。“杜脯”,就是表字,即叫什么名儿,“府上”就住哪儿,“贵庚”就是多大岁数了。
为什么非要问岁数呢?主要是为了下面交谈的称呼。通常岁数大的要称兄:仁兄如何如何,岁数小的称弟:贤弟怎样怎样。由此看来,询问年龄。亦是一种礼貌。
但是按中国人的规矩,有几种人是不能随便问人家年龄的。一般男的不问女的岁数,尤其是老年妇女和朋友的妻子。二是年轻人不问老年人的岁数,可是有时候,按北京的老李儿,可以拐个弯儿,委婉的问,中国人还给您预备了一些问岁数的好词儿。
比如想知道老年人的岁数,可以这么问,您老高寿呀?或者是您拿眼细观,估摸他有六七十岁就往少了说:“您今年有50吗?快70岁了,长得像五十,一般老人都爱听这话,他肯定会很痛快的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你知道他多大岁数之后一定要跟上一句,哦,您可真不像那么岁数大的人。他如果是80多岁,你得说像70多岁的,他要是70多岁,你就得说像60多岁的,总之,要往少说几岁讨老人心里高兴了。他也不忌讳说出自己的真实年龄了。
老人到了垂暮之年,比较忌讳别人问他的年龄。所以,一般情况下还是不要问人家的岁数。胡石是有名的大学问家,有一次参加朋友的宴会碰到了齐家山先生,当时胡先生是 68岁,齐先生比他大十多岁,上来就问齐先生的岁数,齐先生当然有些不高兴,可人家问了他又不好,不说胡先生,而齐先生说我看您活到90岁绝无问题。
这句话,把齐先生惹恼了,他楞了一下说,我倒是有个故事,有位炯硕老者,人家恭维他可以活到100岁,老者杜冉色变说,我又不吃你的饭,你凭什么限制我的寿数?
胡适听到这才明白自己说走了嘴,自讨没趣,急忙跟齐先生道歉。我说错了话,齐先生多包涵。”此事成了台湾文人圈里的一段佳话。
为什么齐先生会瞪眼?一是胡先生问了他的岁数。二是胡先生预言了他的寿数。
要知道老人是特别忌讳人家说他能活多大岁数的,所以,您最好记住中国人的规矩,在老人面前,还是谨慎问年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