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归故里,徜徉于用车马运输的辉煌时代。大地悄然无声,静静地,只有他在吟唱着:"大江东去......"
梦回大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一.仕途跌宕
1.少年成名,锋芒毕露。
嘉祐元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苏洵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自偏僻的西蜀地区,沿江东下,于嘉祐二年进京应试。当时的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他正锐意诗文革新,苏轼那清新洒脱的文风,一下子把他震动了。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苏轼在文中写道:“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公既叹赏其文,却不知这其出处。及苏轼谒谢,即以此问轼,苏轼答道:“何必知道出处!”欧阳修听后,不禁对苏轼的豪迈、敢于创新极为欣赏,而且预见了苏轼的将来:“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2.起起落落,终归于无。
嘉佑六年应中制科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其父苏洵于汴京病故,他扶丧归里。熙宁二年初还朝任职。因与王安石的变法主张有许多不同,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至元丰初期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他因所谓以诗文诽谤朝廷的罪行下狱。侥幸被释后,谪贬黄州。元佑元年,旧党执政。苏轼被调回京都任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但在罢废免役法问题上与旧党发生分歧。元佑四年,出知杭州。六年召回,贾易等人寻隙诬告,苏轼请求外任,先后被派知颍州、扬州、定州。这期间,他仍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不断进行某些兴革。绍圣元年哲宗亲政,新党得势,贬斥元佑旧臣,苏轼被一贬再贬,由英州、惠州,一直远放到儋州。直到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他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七月死于常州。
二.一代天骄
苏轼,大宋朝著名的文学家,美食家,诗人,工程师,书法家,绘画家......无不精通。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他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他是中国文人画开创者之一......厉其成就,数不胜数。
三.豪放豁达
在《自题金山画像》一诗中,他自己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闻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苏轼的一生中,政坛上大起大落,落差令常人难以想象,十几年的贬谪生活是他生命中的主题,但也是其文学创作的高峰期。
在“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中,在"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中,在"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中,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都是这样,都同样豪放,豁达。
四.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我生天地一闲物,苏子亦是支离人。——龙尾砚歌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暧鸭先知。——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鬃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黄童白叟聚瞧盱。麋鹿逢人虽未惯。——浣溪沙
......
梦醒时分,耳中独留:“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题目引用语文老师讲苏轼专题时写的对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