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时代变幻的时候,经学就会复兴,无论是以改革为名义,还是以复古为形式,总之经学总是能给我们带来某种惊喜。本田成之的《中国经学史》的翻译和出版历程,也可以看出经学在中国的兴衰。
本田成之,号荫轩,明智十五年出生于岐阜县本巢郡,1909年进入京都大学是从内藤湖南,后创办《支那学》学刊,1927年完成《支那经学史论》,并提交京都大学申请博士学位。1945年3月4日,因胃溃疡病逝于寓所。
译者孙俍工,原名孙光策,又号孙僚光,湖南隆回县门前镇孙家垅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1924年赴日留学,1928年回国任教复旦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后至南京编译馆任翻译。本书即翻译在此时。此书出版后,即受到周予同的关注,商务印书馆即邀江侠庵翻译此书,孙俍工的译本遂交予中华书局于1934年5月出版,次年再版。
上海书店曾在2001年再版,并请陈居渊撰写出版前言,但是删去了经学史年表,并于文中对本田成之的《经学史》进行了批评。漓江出版社于2013年初也重版了此书,但是删掉了陈居渊的前言,仅保留了孙俍工的译者序,同样没有经学史年表。从中不难看出与上海书店版的关系。
全书在“绪言”之后,大致按中国经学的发展顺序,以时代先后列为七章,并筛出二十八个重要专题, 依次是:第一章经学的起源时代,内列经学的由来、上代的教育总说、明堂教育时代、大史教育时代、庠序学校时代、大司乐时代六个专题;第二章经学内容的成立,内列诗书礼乐、七十子后学者与《春秋》、《春秋》传的兴起、《周易》的兴起四个专题;笫章秦汉的经学,内列异端杂说的兴起、汉初的经学、 传统与训诂、齐学的旺盛四个专题;第四章后汉的经学,内列总说、师法及家法、古文学的兴起、经学的感化四个专题; 第五章国六朝的经学,内列国时代、晋的经学、南北朝的经学三个专题;第六章唐宋元明的经学,内列唐的学政,《五经正义》、宋的经学、元明的经学四个专题;第七章清朝的经学,内列清初的经学、乾时代的经学、道咸以后的经学三个专题。
从上述不难看出,本田成之这部经学史比较扼要地阐述了中国经学的发展史,并对具体的经学史问题进行了探讨。而且,从本田成之的引文中,不难看出他除了本师内藤湖南的观点外,对于中国学者章太炎、王国维的论述也是比较熟悉,能够折中采用。对于历代的经学家和经学作品能够平心而论,不蔓不枝。
但是,从篇幅上看先秦两汉的经学占了整部书的一半还要多,而对于宋元明的经学只给与了两节的篇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偏重的叙述方式,从中不难看出本田成之尊汉学贬抑宋学的倾向。在论述清代经学的时候,对于古文经多有褒词,而对于今文经则不乏贬语。第一章《经学的起源》中,我们不难看出本田成之对狩野直喜的称赞,并将其人类学化的上古史研究,运用到中国经学史中,这应该是人类学化的经学史,而并不是经学研究了。
当然,对于晚清以来的今古文之争,经学带有很强烈的政治色彩,本田成之能够从学术史的角度来撰写整部经学史已经颇为不易。由于本田成之受学于内藤湖南,接受其现代性史学的启蒙,所以这部书也只能算是现代性视野下的经学史研究。这部作品,可以与周予同、范文澜等人的经学史作品相互参看,对比中日经学史研究的异同。本田成之不过撰写了一部《支那经学史论》,就敢宣称“像经学这一学科,将或失于中国而被存于日本也未可知”,足见日本学者之野心。其言可畏,国朝学者可不勉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