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

作者: 阿尔卑斯的火焰 | 来源:发表于2019-02-13 18:05 被阅读0次

    人类面临的四大基本约束:东西不够、生命有限、互相依赖、需要协调。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制度安排,均是为了适应这四种基本约束而衍生出来的。

    第1章 稀缺

    《战俘营里的经济学》

    经常听到一个观点:虽然经济学分析很有道理,逻辑自洽,但对象是完善的市场经济,但中国的市场经济并不完善,因此要解释中国的现象,需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才行。

    雷德福《战俘营里的经济学》告诉我们:经规律在哪里都起作用,如果经济学能够解释战俘营的现象,它就一定可以解释中国的经济现象。

    《马粪争夺案》

    鼓励人们创造财富,社会才会越来越好。

    公正背后是效率的考量,不是个人而是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效率考量——保护产权的努力是会消耗社会资源的,这种消耗越大,资源的净值就越低;社会的道德规范,越是能够帮助降低这种消耗,社会财富的积累就越多。

    《破窗理论: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

    巴夏尔说:好的经济学家和坏的经济学家的区别只有一点:后者只能看见可以看得见的结果,而前者能同时权衡看得见的和通过推测得到的结果。

    经济学关心是的是事与愿违的现象,而不是事与愿符的现象。

    阿尔钦为经济学找到了一个坚实的基础——经济学关心的是存活条件。什么情况下人或组织能够存活,而如果条件改变人们的存货情况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游戏规则决定胜负概率。如果我们能够改变规则,就能知道胜负概率的不同。如果篮球规则要求运动员必须穿高跟鞋打篮球,那我们就能预测林志玲恐怕比乔丹还要厉害。

    亚当斯密《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人性自私但有同情心;

    人的爱心有限,随距离拉远而减弱;

    仅靠爱心不够,陌生人互助需要市场协调;

    人际互动二分法:小圈子靠爱心,大世界靠市场。

    亚当斯密建议:不要搞混了,不要在家庭、朋友圈里斤斤计较,过分讲究市场规则,也不要在市场上强求陌生人表现出不切实际的爱心。

    商业是最大的慈善

    四大原因让行善扶贫难见成效:

    1. 缺乏反馈机制

    2. 委托代理问题

    3. 所托非人问题

    4. 养懒汉效应

    稀缺

    人本理性和人本自私均不能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经济学的大厦是建立在“稀缺”的基础上的。

    稀缺的原因有二:

    1. 我们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

    2. 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升级。

    选择和歧视

    稀缺必然导致歧视。稀缺、选择、区别对待和歧视是一体的:由于东西总是稀缺的,人们不得不对资源的用途进行选择,而每当做选择时必须采取某种标准,一旦标准确定就意味着区别对待,而区别对待就是歧视。

    逆向歧视: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

    歧视的代价:美国次贷危机根源来自对弱势群体的反歧视运动。教训:歧视是有原因的,在市场经济下往往也是有效率的,如果出于政治原因逼迫市场修改歧视标准,可能会酿成恶果。

    第2章 成本

    一句话给成本下定义: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负面感受不是成本;你的成本由别人决定。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支出。

    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成本不仅仅是货币成本

    义务兵的成本为什么比志愿兵高:义务兵的成本是放弃了的其他更好可能性,而志愿兵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以美国征兵为例。

    中间商赚差价,让商品更便宜。由于存在竞争,中间渠道的成本仍然是目前所有可能性中最低的。

    盈利和亏损都是意外。盈利提高了资源未来使用的成本。

    租是对资产的付费。

    只要能带来收入的资源都叫资产。

    寻租:专指那些向政府争取优惠政策,让自己得到好处,同时导致社会总资源发生耗散的行为。

    政府管制下的资源消耗:企业在争取政府优惠政策的过程中,本身会消耗大量资源,这种内耗甚至会超过优惠政策本身的价值。

    科斯定律

    最流行版本:在交易费用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主人是谁,资源都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即:谁用得好归谁。因此在制度设计中,我们应该尽量让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更方便、更容易,从而提高各经济资源被重新配置和使用的效率。

    所有的伤害都是相互的,是双方在争夺稀缺资源。

    谁避免意外的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

    科斯对价会形成一种资源分配和使用的平衡,如养羊和狼的数量。

    交易费用: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中不存在,而在多个人的社会中存在的成本。(张五常)

    在一个交易费用为零的社会中,资源、权利、责任怎么分配都无所谓,因为可以随时重新分配而无损耗。但现实社会中交易费用可能很高,很多资源无法落到使用价值最高的人手中,因此,初始的产权分配、制度法规、风俗习惯乃至道德规范就变得很重要,我们可以把它们看做为了减少重复商议的成本而逐渐固定下来的解决纠纷的办法。

    征地的权衡

    现实中无法做到“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

    美国宪法第五修正案规定,政府征用私人土地必须同时符合两个基本条件:

    1. 被征土地用于公共用途;

    2. 必须给予公正补偿。

    周其仁:很多问题,不要讲理,要讲数。

    讲理都有道理,讲不清楚,要找合作解,就要讲数。

    第3章 需求

    个人估值:一个人对一件商品的个人估值,是他为了得到这件商品所愿意支付的其他商品的最高数量。这是一种主观价值论的观点。

    主观价值论vs客观价值论:前者主张物品本身无内在价值,只有个人对它的判断,个人觉得它有价值就有价值;后者则认为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有其内在的、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价值,而价格只是围绕这个客观价值上下波动。

    客观价值论能够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都能解释;不能解释的,主观价值论也能解释。

    边际:是新增带来的新增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每多消耗一个单位的商品,它所能带来的新增享受在递减。并存在边际效用等于边际成本的平衡点,此时收益最大。

    每个人都应成为边际平衡高手,根据边际平衡来分配时间、精力、金钱和其他资源,从而使总效用达到最大。

    需求第一定律:当其他情况不变时,只要价格提高,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价格降到一定程度,需求量就会增加。

    交易剩余:商品的个人估值与为了得到该商品愿意付出的代价之间的差距。

    需求第二定律: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与价格变化之后流逝的时间成正比。也就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需求对价格的弹性会增加。

    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量的变化比例/价格的变化比例

    弹性大于1的是奢侈品,小于1的是必需品。

    一件商品是奢侈品还是必需品,完全取决于价格。

    需求第三定律:每当消费者必须支付一笔附加费用,高品质产品相对低品质产品就变便宜了。这笔附加费用越高,高品质产品相对越便宜。

    第四章 价格

    人类经济体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不是边际平衡的问题,而是怎么应对变化的问题。而价格能够对此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计划经济三个不可逾越的障碍:人际效用不可比较、数据不可得、奖惩很难恰如其分。

    富人如果不能优先享受,则价格会失效,取而代之的是其他更无效的机制。

    如何分饼决定了饼能做多大,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重新界定分饼方式。

    美国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规定:政府过去资助的所有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归政府所有,但科学家或科研机构拥有其商业开发权和开发收益。从而带来了美国科技的蓬勃发展。

    发国难财对不对?这也是一种价格调节机制,如果阻止,只会让遭受灾害的人处境更糟。

    如何减少竞争的无谓损失,价格机制造成的损失是最小的,而且可让社会财富高速增加。

    稀缺vs短缺:前者是人类乃至动物界都面临的普遍约束,后者是指由于价格受到了抑制,人们仅仅用出价的办法买不到这种商品,而只有采取其他竞争方式才能得到的情形。

    过剩是价格被人为拔高,不得不采取价格之外的方法把商品卖出去。

    价格管制

    张五常在他最重要的一篇论文《一种价格管制理论》中提出了两个命题:

    1. 价格管制必然导致价值耗散;

    2. 人是追求损失最小化的动物。

    第五章 权利

    阿尔钦说: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权利是通过社会强制实现的,是别人授予我们的;不是我们认为自己有就有,而是别人认为我们有才有;要别人愿意出来保护我们行使的自由,才叫权利。

    权利需要社会上其他人的共同认可和执行。

    德肖维茨《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认为:权利来自人类的经验,尤其是那些惨痛的经验,那些巨大的错误;许多权利之间本来就有冲突,怎么找到相冲突的权利之间的平衡点,才是我们要处理的关键。

    产权的三个要素或重要环节: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

    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方式可以调解产权主张的冲突。比如我国宪法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最重要的是转让权。

    产权保护三原则

    财产原则:一个人要剥夺别人产权,只有一个办法,向这个人付费,直到他愿意放弃为止。

    责任原则:当一个人侵害了他人产权以后,侵害者就要向产权所有者赔偿,但赔偿金额不是由所有者确定,而是由第三方机构确定。侵权案例:1908年的“码头紧急避险案”。

    不可转让原则:政府禁止所有权人将其资产卖给别人。如卖淫、卖器官。

    庇古税:征收道路拥堵费。

    拥堵筛选的不是贫富,而是需求。

    征收拥堵费的目的是为了调节需求。

    公用品vs私用品:一个人用了别人就不能用的物品叫私用品;一个人用了不影响其他使用的叫公用品。这是从竞争性角度说。

    排他性:一个商品在使用时,物主能不能很方便地将其他使用者排除在外。

    第六章 耐心

    欧文费雪《利息理论》认为:利息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它源于时间,源于人类的耐心。只要与时间有关的现象,都涉及利息。

    根据时间维度,世界上所有的产品、商品、资源,都可以简单地划分为两种:

    易耗品:能一次性消费完毕的物品。

    耐用品:它提供的服务、发挥的功能,必须在一段时间内慢慢发散出来。

    人力资源是一种耐用品。

    不耐(impatience):在消费问题上,人有时间上的偏好,喜欢今天确定的消费,不喜欢明天不确定的消费,不耐是人的自然倾向。

    什么决定了不耐的强弱:年龄、想象力、传统或文化等等。

    不耐产生交易。不耐是利率的基础。有的人喜欢现货,有的人喜欢期货,现货和期货的比价就是利率。利率是期货对现货的补偿,补偿就是利率的基础。

    未来越不确定,补偿就越大;消费推迟得越久,补偿也越大。

    贷款利率越低,穷人贷款越难

    由于穷人还款能力不高,有钱人是不太愿意把钱借给穷人的,如果利率还更低,就更不愿意借了。救急不救穷。

    有鉴于此,有的经济学家主张,给穷人的利率比市场稍微高一点。

    贴现率:未来价值(期值)转换为当前价值(现值)的打折程度,等于利率。

    贴现率变化影响人们的投资决策。

    贴现率决定项目的盈利前景。

    欧文费雪《利息理论》: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

    表面上垄断者可以决定产量和价格,实际上他们的决定,也是受市场力量左右的,他们追求的是在一个长的时间维度上赚最多的钱。

    我们要追求的,是终身每一个时间点的收入之和最大化。

    资产的现值等于预期的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

    预期的变化直接决定着资产现值的变化,预期变了,现值就变。

    新的知识改变预期,也只有新的知识才能改变预期。新的知识是今天不知道的意外的消息。

    消化一条消息的过程是非常短暂的,而后一旦变成尽人皆知的消息,就不是新消息,不会引起资产价格变化。

    因为新消息的披露是随机的,所以是不可预测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预测价格波动。

    股市泡沫

    尤金法玛的“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资产的价格已经反映了关于资产内在价值的所有可得信息,所以他们的价格就是最有效的价格。这个理论告诉我们的是:资本市场没有泡沫,资产价格的波动非常有效,已经准确反映了所有可得的信息。

    罗伯特希勒《非理性繁荣》则指出:市场有时候并不那么有效,人是非理性的。

    凯恩斯指出资产价格不取决于资产内在的价值,而仅仅取决于人们认为他们是否有价值。

    “博傻”理论:你知道这么做很傻,但你还这么做,因为你期待后面有人比你更傻,能够以更高的价格接手。

    在竞争之下,任何资源所能获得的回报,会接近于这个资源本身所能带来的边际收入。

    储蓄的人是风险偏好型人,买保险的人是风险厌恶型人???

    保险服务的三个前提条件:

    1. 投保的事项一定要有概率性,不能是确定的;

    2. 每一个投保人的风险概率是不相关的;

    3. 概率事件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

    保险公司竞争招数:细分和加总,细分避免被占便宜,加总确保风险的数学期望足够准确。

    失业、养老保险不是真正的保险,因其不具备概率性,而是一种靠新人来维持的社会补贴制度,一种转移支付。

    期货全称期货合约,和保险一样,满足了人们对确定性的需求。

    期货市场的本质:重新分配风险。

    期货市场不是一个零和游戏,而是一个正和游戏——经过一系列制度安排、重新分配风险以后,人们的幸福感都得到了提高。

    期货市场鼓励人们对未来做更准确的预测。

    第7章 供应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税赋原理》最早提出比较优势原理:

    在一个社会中,每个个体如果把有限的资源只用于生产对他们来说机会成本比较低的那些产品,然后跟别人进行交换,这样整个社会产品的总价值就能达到最大,而且每个个体的境遇都能得到改善,而不论他们的绝对生产能力高低。

    比较优势是自己跟自己比较。

    分工与合作给人们带来更大财富,亚当斯密认为原因有三:

    1. 分工可以减少工作之间往返的成本;

    2. 分工促进熟能生巧;

    3. 分工使机器替代成为可能。

    从长期的整个世界的格局而言,每一个国家,都是能够保持收支平衡的。

    加入WTO的一个重要好处:倒逼国内改革。

    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上有数不清的买家和卖家,交易的都是同一种商品,任何一位买家或卖家都不能通过控制买卖量来影响价格,因为他个人的买卖量跟整个市场的买卖量相比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任何买家或卖家都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市场信息完全自由流通;整个市场交易费用很低;价格完全透明,不存在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现象。

    不完全竞争状态:市场上每一位卖家的产品在品质上都不一样,信息不完全流通、不完全对称,交易费用是正的,存在讨价还价、尔虞我诈的现象。

    受价者:被动接受市场的价格。完全竞争对应受价者。

    觅价者:卖家不断地寻觅摸索合适的价格,以使得销售总收入达到最大。不完全竞争对应觅价者。

    不完全竞争才是市场的常态。

    价格歧视可以消除无谓损失。

    行业竞争程度不看企业个数,而看市场准入。

    衡量一个市场的竞争程度,主要的一个标准是看其入口处有没有行政设置的障碍。

    只有一个例外:专利权和版权。

    第8章 信息不对称

    阿克罗夫的《柠檬市场:质量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揭示了一个基本道理:人与人之间本来是没有互信的,高品质的产品要自己把自己彰显出来,与低品质的产品区分开来,需要很大的成本。如果问题不解决,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当消费者无法分辨品质时,他们就会离场,卖家也会同样离场,市场就崩溃了。

    优质:经济学里第一层含义是品质稳定,其次是性价比相当。

    现实生活中如何建立信任、克服信息不对称:

    1. 重复交易;

    2. 第三方背书;

    3. 通过增加附加成本发信号;

    4. 实施质量保证。

    以品质三包代替质检、以延保合约甄别用户、以共享合约保障品质。

    沉没成本取信于人,喝酒是一种沉没成本,巨额明星代言广告也是一种沉没成本。

    波斯纳在《法律的经济学分析》中指出:一夫一妻制实际上是对成功男人的限购政策。

    汉德公式:B<PXL,其中B为避免意外的成本,P是发生意外的概率,L是发生意外会造成的损失。如果成立,则避免意外方要承担相应责任。

    第9章 合作

    企业存在原因的解释:

    1. 交易费用——科斯

    2. 团队效应——阿尔钦、德姆塞茨

    交易费用同时也限制了企业规模。

    边际贡献决定一个人在团队中的贡献。

    HR部门通过各种线索来判断每一位员工对企业的边际贡献,从而给他们厘定工资。

    资本往往是弱者,劳动力往往是强者。

    企业管理的本质:防止劳动力滥用资本。

    大量关于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的经验,目的只有一个:让劳动力的利益向资本的利益看齐。

    谁来当老板:

    1. 看企业里更容易被支配、滥用,这种资源的所有者就应该成为老板。

    2. 区分企业的专用资源和通用资源,专用资源的所有者更在乎企业的成败,因此更适合掌管企业。

    3. 区分固定收入和剩余索取者,让那些业绩很难衡量的人拿企业剩下的利润,成为老板。

    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员工的议价能力取决于他在别处的机会。

    同工同酬法让弱者失去竞争武器。

    最低工资会导致失业。

    现实中具有不同收入节奏的职业和人群,不能以瞬间收入衡量收入差距,只有终身收入才是更好的衡量指标。

    收入不均和不公是两回事,后者是造成前者的一个原因。

    罢工的违约性质。

    工会组织只是一种卡特尔,它们通过限制企业的劳动力供给,来获得高于竞争市场的工资水平。

    就业许可制度实际上是提高对手的就业门槛。

    穷人怎么办?追求个人进步,增加自身的投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科技创新使得社会上每一个人都能够得益,包括那些最贫困的人。

    第10章 协调

    整个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其实是协调的问题,而协调的核心手段是货币。

    换而言之,宏观经济学的关注点是整个社会是如何通过货币来达成合作和协调的。

    卡尔门格尔《论货币的起源》:货币是一种自发的秩序。

    货币的作用:

    1. 避免交易中的双重偶然因素;

    2. 降低质量检验成本;

    3. 增加市场交易量。这是在第1、2作用基础上产生的。

    劣币驱逐良币符合经济效率,但应补充“劣币就是有效的货币”。

    法定准备金率。

    流动性困难。

    通货膨胀:物价的持续增长。两个关键点:

    1. 它指的是总体物价水平;

    2. 是持续的增长,而不是暂时的。

    恶性通货膨胀:每个月通货膨胀率超过50%

    理解通货膨胀的基本视角——货币数量论:

    MV=PY, 其中M指货币流通量,V指货币流通速度,P是平均物价,Y是社会的货物总量。

    对通胀成因的两派解释:

    1. 多种多样;

    2. 钱印多了。

    通胀的坎蒂隆效应:货币要经过一段时间才逐渐在整个社会中摊匀的现象。

    哈耶克解释说这种效应更像一种粘液如蜂蜜倒入容器时发生的现象。

    周其仁说《货币像水还像蜜》。

    通胀最重要的影响是:在经济生活中,每个个体很难分辨物价的上涨是相对价格的变化还是物价整体水平的变化。

    通胀与商家涨价无关——“不要枪毙信使”。

    通胀是一种无形的税收。在通胀发生过程中,在私人和政府之间发生财富转移,政府多印钞票,购买力增加,而民众购买力就下降,实际上是政府向民众征收了一种无形的税。当然,政府也向持有其债券的人征了税,因为将来偿还债务时,这些还款的实际购买力是下降了的。

    菲利普斯曲线——通胀与失业

    通过制造通胀来刺激就业是不对的,以通胀对付失业会出现“滞涨”——弗里德曼和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因为成功预言了滞涨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经济周期。

    奥地利学派

    门格尔和庞巴维克共同创立,特指一种研究思路和方法。

    基本主张:

    1. 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

    2. 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

    3. 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了解相应的人文背景。

    关于经济周期的基本观点:

    1. 主张货币不是中性的,它对人的行为会产生引导和误导;

    2. 资本是异质的,不是同质的。错误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要修改就得花费很大功夫,付出代价;

    3. 各种社会机构和安排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经济周期的起源:政府过度发钞。

    奥地利学派建议:

    1. 回到金本位;

    2. 实施自由发钞制度。

    凯恩斯主义学派

    “动物精神”。

    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总需求降低、总消费下降,对就业、产量和价格的影响不是对等的。由于每当出现需求不足的冲击时,价格的调整总是迟钝和缓慢的,因此真正受到冲击的就是就业和产量,这就是经济周期的原因。

    正是由于价格反应缓慢,市场没法自行调整,政府就应该承担一定责任,在社会总需求不足的时候,代替人们形成需求,产生消费。人们不花钱政府来花,这样才能度过经济危机。

    基本办法:

    1. 货币政策,由于滞涨而失灵。

    2. 财政政策,政府花钱办大事,既然不能印钱,就只能通过收税或借债,因此造成债台高筑。

    货币主义学派

    见解:

    1. 通胀就是由于货币超发;

    2. 货币长期是中性的。长期而言,政府通过货币政策来干预经济的努力是无效的;

    3. 制造通胀不能降低失业率;

    4. 永久收入假说。

    如何抑制政府发钞的冲动,弗里德曼主张将货币增长比例写入宪法!

    理性预期学派

    政府管得越多,经济波动越大。

    政府的政策会被人们的预期抵消。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冲击无处不在,经济周期是很自然的事。

    宏观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四大原因:

    1. 宏观经济现象涉及变量太多,研究的数量却有限;

    2. 宏观变量是一些加总的变量,这些变量之间未必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3. 人会形成预期,会产生对策;

    4. 人类恐怕无法用科学的方法应付不确定性。

    八大问题:

    1. 经济周期当中存在波动的根源;

    2. 人究竟能不能形成预测;

    3. 价格能不能灵活地进行调整;

    4. 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做出灵活调整;

    5. 市场到底是否存在均衡;

    6. 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是短;

    7. 到底应该采取相机的政策还是规则化的政策来对付经济周期;

    8. 收入政策到底有效无效,给人们发钱会不会花出去?

    六大共识:

    1. 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方面的因素。一个国家长期的发展还是要看它的生产力;

    2. 短期的经济波动,往往来自需求方面;

    3. 从长期看,通胀和失业之间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

    4. 从长期看,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胀率,滥印钞票迟早会造成通胀;

    5. 政府试图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6. 人是有对策的。学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再是怎么控制社会,而是怎么让社会达到更好的协调。

    控制论角度:觉得这个社会是可以通过政府来控制的。

    博弈论角度:政府只不过是众多玩家之一。

    中位数投票人原理

    政治家的理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满足中位数投票人的偏好,制定讨好中间选民的纲领。

    阿罗不可能定律

    在特定情况下,要选择真正能够代表大多数人意愿的那个选项是不可能的,选择的结果其实是循环的,不同的问法就决定了不同的答案,并不存在什么大多数人意愿。

    布莱恩卡普兰的“理性胡闹”理论

    大众的经济学认识有系统性偏差:

    1. 排外偏见;

    2. 职位偏见;

    3. 反市场偏见;

    4. 悲观偏见。

    市场决策与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

    任何人在做决策的时候,都要同时考虑候选方案给自己带来的功能上的好处,以及面子上的好处。

    做市场决策时,自己必须为自己做的决策承担全部责任,会选择理性;而做民主决策时,由于无需直接负责,会纵容自己面子上的偏好——“理性胡闹”。

    是否要为自己的主张负直接责任,是市场决策和民主决策的根本区别。

    戴雷科特定律:收入再分配,真正获益的不是穷人,而是中产阶层。

    中国做对了什么?

    1. 给重要的资产确权;

    2.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3. 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4. 加入世贸组织,让中国人民直接参与了国际化大合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薛兆丰经济学讲义》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od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