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儿整点心理保健操。
典型的晕轮效应:追星什么是晕轮效应?首先声明,这跟年轮没关系,跟晕圈更没关系。他是认知偏差的一种,是指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这么说可能不太好理解,我重新用人话组织一下。例如,你今天闲着没事,路过一个演讲厅。因为你闲着没事,所以你走了进去;恰巧里面有人在做演讲,因为你闲着没事,你就坐了下来听演讲;恰巧这位演讲者今天超常发挥,台风稳健,妙语连珠,风格也对你胃口。注意!虽然你闲着没事,可是在此之前,你是没有见过这个演讲者的,这个时候,你会怎么评价这个人呢?
如果你因为他这次的高水平演讲,而大概评判出这个人学识渊博,专业扎实,乐善好施,魅力四射的话,你就产生了所谓的晕轮效应。不要反驳,你看,你仅仅因为他的演讲,就对此人进行了正向评价,却不知道从理性的角度考虑,此人是一个胆小怕事,好大喜功的概率,一点不比正向评价要低的事实。
不要害羞,晕轮效应在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谈过恋爱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热恋期觉得对方哪儿哪儿都好,闷不吭声也会被评价为可爱的害羞。热恋期过去后,彼此越来越熟悉了,你才知道,闷不啃声他就是闷葫芦,一棍子打不出个屁来,跟可爱没半毛钱关系。
不要以为晕轮效应在异性之间更容易出现。偶像崇拜也是晕轮效应的高发地。著名学者、作家伏尔泰,高中毕业的人们都应该听过此人。伏尔泰是牛顿的超级大粉丝。说起牛顿,我们第一时间回想起来的画面是咔嚓一下,一个苹果砸在了牛顿的任督二脉上,打通了他的穴道,于是万有引力定律被发现了。但这个故事并没有实实在在的记载,而只是来自伏尔泰之口。
1727年牛顿去世,伏尔泰正在英国流亡,目睹了牛顿在威斯敏斯特教堂盛大的葬礼。这里曾经只是王公贵族的墓地,但如今却长眠着一位科学家。伏尔泰非常感慨,因为当时的法国还处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同样的事是不可能发生在法国的。因此伏尔泰四处搜罗牛顿的逸闻趣事,写了《牛顿哲学原理》,里边就有这个苹果落地的故事,这是他从牛顿同父异母的妹妹那里听来的。但伏尔泰却没见过牛顿本人,这是个彻头彻尾的二手传闻。
这个传闻之所以在民间流传这么多年,因为人们愿意相信这个传闻。在大众文化传播里,牛顿已经化身成了一个符号。人们记住这个符号的心理认知成本,比理解整个时代的社会背景,要低很多。
这就是我们大众对牛顿的产生的晕轮效应。我们相信,这么伟大的人,所做的事情,一定是具有传奇意味的,即使是放一个屁。
说到这里,晕轮效应各位应该已经清楚是什么意思了。知道了,有什么用呢?其实也没什么用。多个谈资,多个出路。最重要的是,不要迷信权威和自己的非理性思考。
这正是,智者会出错,伟人会放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