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专访|央视《百家讲坛》配音演员刘棣:坐在话筒前,我就不再是我

专访|央视《百家讲坛》配音演员刘棣:坐在话筒前,我就不再是我

作者: 配音圈 | 来源:发表于2019-06-14 18:33 被阅读0次

    诗人徐志摩曾写道:“一生至少该有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虽然这是一句描写爱情的句子,但若将其中的“你”换成热爱的事,也毫不违和。

    在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爱好,是一种幸运;能将爱好变成事业,是幸福;能因爱好而忘我,是一种境界。

    千千万万人之中,喜欢配音的人很多,将配音变成事业的人稍少,热爱配音达到忘我境界的人,则极少。而配音员刘棣,就是这极少部分人之一。

    刘棣,央视配音员,《百家讲坛》栏目配音员,一位只要坐在话筒前,就会忘记时间,忘记自我的配音员;一位声线多变,能在走心、搞笑、大气等不同声音风格间切换自如,声音像跳跳球一样富有弹性的声优;一位喜欢钻研,虚心求进的当代青年。

    今天,让《配音圈》小编也忘我一次,沉浸在专访刘棣老师的喜悦里。

    个人简介

    刘棣,央视配音员,2012年毕业于工科院校,声音可塑性强,时尚前卫,擅长广告、宣传片、专题片、纪录片、MG动画等配音。2012年3月至2019年3月,进入百家讲坛栏目做摄像、编导工作;2015年7月,成立声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2016年9月至今,百家讲坛栏目,配音员。

    配音代表作品:

    奥迪A8L 概念篇

    IBM新能力科技馆 系列产品

    北汽绅宝 全国高校汽车创新邀请赛

    CCTV10 《百家讲坛》《地理中国》《大真探》

    CCTV12 《平安365》

    凤凰卫视 《一虎一席谈》

    西藏卫视 《在西藏》

    旅游卫视 《行者》《康宁心主义》

    教育卫视 《国史演义》

    美国国家地理 系列译制纪录片

    历届世界工业设计大会开场旁白

    历届TIA设计奖颁奖典礼旁白

    采访内容

    《配音圈》:高考刚刚过去不久,在成千上万的考生中,有一些怀揣着配音梦的毕业生。对于配音这条路,他们还有很多疑惑,比如,如果没有被配音、播音或者表演类的专业录取,还能通过什么途径当配音演员?您毕业于工科院校,请问您学的是什么专业呢?可否向大家分享一下,您是如何走上配音之路的?

    刘棣:其实高考的时候就想报考播音主持专业,但是因为很多原因没有报,最后选择了比较传统的自动化专业。大学期间一直在学校广播站,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对播音有了初步的认识,这让我有了重拾梦想的想法。后来自学播音学的一些课程,报考了北广播音系的研究生(考了3次)。虽然最后还是失利,但学习期间,我对播音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当时考研的时候理论分偏低,试镜分数还比较理想,所以我觉得自己还是可以继续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刚毕业的时候生存还是很成问题的。机缘巧合之下进到《百家讲坛》栏目组做一名摄影师,认识了步入社会后的我的配音方面的师父,开拓了配音、传媒方面的视野。加上在栏目组的学习,我开始自己做视频制作方面的业务,给自己的片子配音,这算是步入传媒行业的第一步吧!其实也是无奈之举,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哈哈。这7年来从事过导演、摄影师、剪辑师、包装师、调色师等等,最夸张的时候,一支宣传片从策划、摄制到完成全是自己一个人做。接着,慢慢积累客户,让更多客户在知道我可以做视频业务的同时,也认可我的配音能力。走到现在,我开始慢慢回归初心,逐渐舍弃掉其他业务,一心一意做好一名配音员。

    《配音圈》:您做过建业共青团广告配音、MG动画配音,还有著名的《百家讲坛》旁白配音,这三个作品的配音风格其实很不一样,您的声音可塑性特别强,在走心、搞笑、大气等风格之间切换自如,请问您是怎么做到的呢?在给不同风格的作品配音时,有没有什么技巧可以分享呢?

    刘棣:首先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在不同的稿件要求下,同样会塑造出虚拟的“环境”,将自己置身于“环境”中,扮演好不同的“声音角色”,是一名讲解者?还是一名独白者?角色是什么样的年龄状态?会有怎样的经历?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接到稿件的时候就要分析清楚,并将自己置身其中。当自己能够融入“角色”的时候,自然就可以塑造出相应的声音风格。所以声音状态和心态有很大关系。

    《配音圈》:作为一名专业的配音员,“练功”是必不可少的。非常喜欢您的声音,可否透露一下,平时是怎么“练功”的?

    刘棣:最开始在学校的经历是播新闻,后来才知道这是播音员的基本功。具体到配音,是早些时候看到韩莹棣老师的一个非常火的配音花絮视频,才了解原来配音员的幕后是什么样子。我把声音扒下来,照着原声一句一句,仔细揣摩每个字的发音和状态,开始模仿。这是对配音最早的接触,也是歪打正着地做对了初学者的第一件事:模仿。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很轻易地找到各种类型、各种方向的优秀作品,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

    关于练功其实就一句话:多实践,勤思考。实战就是最好的练习,要给自己“上量”。之前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业务能力遇到了瓶颈,水平总是没办法得到提升。有一次,我把自己刚配完的声音和一年前的声音做对比,发现进步很大。当时特别惊喜,从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件事:只要坚持做对的事情,进步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总会到来的。

    《配音圈》:从2016年9月至今,您一直是《百家讲坛》栏目的配音员。可否分享一下,配音《百家讲坛》、当央视配音员的体验呢?

    刘棣:接到配音任务那天下午回到家,我在椅子上坐了很久,感觉这么多年的蛰伏之后,梦想真得照进了现实,哈哈。然后给家里打了个电话说“妈,我上电视了”。对“央视播音员”这个称号的认识一直都是很神圣的,也是最初的梦想。虽然之前有给旅游卫视、教育卫视等做配音员的经验,但接到这个配音任务时,感觉压力还是挺大的。第一次配音《百家讲坛》,一期节目配了一宿,怎么配都感觉不满意,虽然现在听更加不满意,觉得很惭愧。20多岁的年纪,无论水平还是阅历都还有不足,所以一直很感激这个平台对年轻人的包容和信任,也让我得到了最大的锻炼。

    当然在这期间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字典常备手边。因为读错字要扣钱是真的,哈哈!也要感谢编导和从业以来遇到的所有帮忙校对的老师,在我犯懒没有查字典的时候,对我的指正。

    《配音圈》:您怎样理解“声优都是怪物”这句话?从业以来,有没有一些因为声音而发生的趣事儿?

    刘棣:最开始知道这句话的时候是看了一段韩莹棣老师的配音习作,是电影《料理鼠王》的一个片段,片段里他一人扮演4个角色,感觉惊艳无比,所以我也找到这个片段,自己模仿了一段,从原声配乐到拟音都要一点点研究,一点点地抠。当时玩得兴起,搞到凌晨两三点了,有一处拟音是椅子和地板碰撞的声音,我在家里“实景演练”,结果邻居找上了门。

    经历是曲折的,结局是美好的,当你热爱一件事,并竭尽全力去完成它,最后欣慰地看着自己的“作品”,那种感觉是最美妙的。

    有一段时间接到《美国国家地理》译制纪录片的配音任务,有很多系列是需要一个配音员去配很多角色的,需要自己与自己对话,必须“人格分裂”。当时工作量挺大的,因为不仅要配好,还要和视频对好时码、校对、做混音。由于没有费用找录音师,所有工作都需要自己干。做这项工作的时候,连续通宵基本是常态,最累的一次是发着高烧,从当天下午2点一直录音到第二天下午2点,期间只喝水、上厕所,其他时间都没动地方。特别困,录音的时候总看串行,剪辑的时候直磕头。当时觉得可能很多“棚虫”也是这样的吧,甚至比我还要辛苦,也深刻认同了一句话,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配音圈》:您做过《国史演义》、《地理中国》、IBM新能力科技馆系列产品等纪录片、广告的配音工作,关于纪录片配音、广告配音,有没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呢?

    刘棣:其实还是要找准定位。李立宏老师做了很经典的总结,声音,源于喉舌,发自肺腑,达于人心。一支片子里的配音,只是所有元素的其中之一,是要帮助整部片子更好呈现的一部分。所以我一直觉得,在一条视频,或者纯音频里,配音让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内容的传达上,而没有注意到配音员的存在,才是最成功的。不论是因为水平的“出众”,还是各方面做的不够出色,任何时候,让观众出戏的配音,都算是失败的。

    《配音圈》:从一名专业的配音员转型为声脉(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多了一种身份。身上的担子比以前重了,平时是怎样平衡配音与负责人工作的?负责人的身份有没有让您对配音这份工作产生新的认识呢?

    刘棣:老祖宗告诉过我们,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很多事情只能尽力去权衡。我的平衡方式大多时候都是以牺牲健康为代价,台里栏目拍摄或者出差拍片子的时候,白天必须要在现场,所以配音的时间只能放在晚上。给自己做了个简单的统计,有4年左右的时间,没有在凌晨2点前睡过觉,大多数时候都是三四点钟才能休息,或者是通宵,第二天还要起早去忙其他的事情,坐地铁站着睡觉也是家常便饭。其实还是建议大家,不是万不得己的情况下不要这么做,要专精一件事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配音圈》:分别用两个最贴切的词语形容自己的性格和声音,您觉得是什么?为什么呢?最近,在配音方面,有没有一些想突破的瓶颈?未来,对自己的配音事业,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性格很内向,声音的话,坐在话筒前,我就不再是我。很多同行都在说现在配音大环境不好,工作不好干了。但我一直觉得行业里依然有很多优秀的人,我们为什么不向他们看齐,不向他们学习呢?所以归根结底,硬实力才是硬道理。不止是配音事业,所有工作都是,只有热爱,才能一直向前。

    其实我还算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要说最大的目标和期待的话,就是能经常和配音圈的大佬精英们经常喝喝茶聊聊天,就很满足了,哈哈。

    《配音圈》:最后一个问题,一些配音员,或者从事其它行业的人们,心里常常住着一个偶像。在配音界,您有没有偶像呢?Ta给您最大的鼓舞是什么?

    刘棣:偶像还是很多的,从李易老师、李立宏老师这些业内的殿堂级“扛把子”,到周杨老师这样的中流砥柱,再到我身边同龄的一些同行、同学,每位老师都有他们不同的经历,所以给我们的鼓舞都是各不相同的。李易老师这样的人物,其实有点像上天派来的神将,他对这个行业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也一言难尽,他的离去只是完成了他的使命,我只能仰望。而我能够触手可及的是像周扬老师这样,给了我们这种非科班出身的从业者一个非常励志的典范。从入行无门,到有了自己的一点点心得,很多事情都是一言难尽的,还好现在网络这么发达,鸡汤文已经为我们做好了总结——你所经历的苦难,终有一日会笑着讲出来。

    从高中毕业遵从现实,舍弃热爱的播音专业,到大学另辟蹊径,变成广播站一员,再到自学播音,重拾梦想,三次报考北广播音系研究生。最后,梦想终于照进现实,走进央视《百家讲坛》。在配音这条路上,刘棣老师每走一步,都特别用力。他仿佛不是轻轻地走,而是早已明确方向,要在配音的路上留下一个又一个“深脚印”。

    科比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刘棣老师连续四年,见过凌晨四点的录音棚。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未来,期待刘棣老师继续“忘我”。坐在话筒前,变身各种不同的角色,用声音向观众诠释更多作品。期待!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专访|央视《百家讲坛》配音演员刘棣:坐在话筒前,我就不再是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xmf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