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诲诱无倦习孟子--34

诲诱无倦习孟子--34

作者: 济之 | 来源:发表于2016-08-23 21:26 被阅读0次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

    明日,出吊於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

    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於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於路,曰:请必无归,而造於朝。

    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於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

    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於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於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於伊尹,桓公之於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孟子本预备上朝朝见齐王。齐王不知,便派了使者来问:我本应该来见您的,但是我着凉了,不可以吹风。不过早上的时候我还是会上朝的,不知道到时候您能不能到朝堂来见我?孟子回答说:我也不太幸运地生病了,不能上朝。

    第二天,孟子出门到齐国大夫东郭氏的家里去吊丧。公孙丑问:之前您用生病为理由,拒绝上朝面见大王。现在又跑出来吊丧。这样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啊?孟子回答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这样为什么不能来吊丧?

    正好这天大王派人来慰问孟子病情,还派了医生一同前来。孟子的堂弟孟仲子应付使者说:之前大王有请,可惜家兄生病不能上朝。今天病情稍有好转,就急急忙忙赶去上朝了,我实在担心他的身体不能撑到朝堂。事后连忙派了几个人到孟子回家可能经过的路口拦着孟子,告知他说:先不要回家,一定要先去朝堂。

    孟子没办法,只好躲到大夫景丑氏的家里去停歇一会。景子就对孟子说:家里有父子,朝堂有君臣,这都是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关系。父子之间看恩情,君臣之间靠恭敬。我现在看到了大王对你的敬意,可没见到你对大王的敬意啊。孟子回答说:嘿,你这是什么话啊?你们齐国人从来不对大王将仁义之道,难道是因为仁义之道不够好吗?还是心里在腹议,齐王哪里值得我给他讲仁义大道啊。这才是最大的不敬。哪像我,只有古时的圣王尧舜都奉行的大道,我才敢在大王面前述说。你们齐国人哪里会比我更尊敬齐王?

    景子说:没和你说这些。礼记上说,父亲召唤要见,你要赶紧回答、动身,君王下令召见,不能等车马,要赶紧先出发。你本来就是要去朝堂朝见的,结果听了大王的召见之后反而改变主意,你这样恐怕于礼不合吧?孟子回答说:你怎么能这样说呢?曾子说,晋国和楚国的富庶,真的是不可以比及的啊。但是他有他的财富,我有我的仁德;他有他的爵位,我有我的道义。我为何要自惭形秽呢?难道曾子会说不合道义的话?可能是另有一番道理吧。天下最尊贵的东西有三种:爵位、年齿、德行。在朝堂自然看重爵位,在街坊、乡里自然尊重年岁,但是要是说到治理天下化育百姓,还是要靠德行。怎么能因为占有其中一种,就怠慢其他两种呢?所以想要大有作为的君王,一定有些臣子他不会召见,而是当他想要问政的时候,亲自去见。不能做到这样尊重道德,他就不会有什么大的作为。比如当年商汤对伊尹,主动去求教,然后才收为臣子,所以他没怎么费劲就天下称王了。再比如齐桓公对管仲,也是主动去求教,然后才收为臣子,之后也没怎么费劲就称霸天下了。现在天下各国君王拥有土地面积差不多,德行也差不多,没有谁超过谁太多。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都喜欢选他们能教的人做臣子,而不喜欢选能教他们的人做臣子。汤对待伊尹、桓公对待管仲,都不敢下令召见。连管仲都不可以召见,何况是不屑于管仲的我呢?

    嘻,孟子倒是个有性格的老头。礼贤下士,不该只停留在表面才是。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诲诱无倦习孟子--3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yn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