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书的目的
如何读书、如何有效读书,去了解作者的方法,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运用起来。
作者:日本的奥野宣之。

1、信息一元化
只使用一本笔记本,把所有的内容,包括想读的书(书单)、读过的书(读书笔记),甚至是生活记录、工作规划等等,所有的内容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不设分册。
打动我的是这样一句话:
只要在这里找,就一定能找到;如果找不到的话,那么就是没有。
我经常统一时间会有很多学习的进程,习惯性的分为几本笔记本分别记,生怕搞乱了。其实这样是最混乱的。如果想回想一个需要的信息,需要先找到那本笔记本,再去找到确切的东西。
现代人大多使用电子笔记本代替了传统笔记本。我使用印象笔记,大多数印象笔记会教你分门别类,“生活”做一个笔记本,“工作”做一个笔记本……
其实运用好印象笔记的标签系统,大可不必这样分类。传统的树状文件夹结构有着明显的劣势,每一个资料的路径是绝对的。但标签不是。给每个资料打上多个维度的标签,就可以在多个维度下找到这个资料。
所以我对我的印象笔记系统进行了改进,使用简单的文件夹分类,以年份为维度,不过是为了减少每个文件夹的资料内容防止拖慢笔记本而已。其他的一概通过标签去分类。

这样就形成了一套“信息一元化”的数字笔记系统,我只要在笔记本里不断添加新的资料,同时给他们打上标签就可以。之后,印象笔记优秀的搜索功能能帮助我找到任何我想要的资料。
2、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想法”
读书的意义在于学会并运用。不用刻意去掌握所有书中的内容。以前用思维导图做读书笔记就犯了这个错误。我会把所有的章节都记下来,把作者说的每个重点都记下来,仿佛是要把书全部啃的干干净净,才是读书。
很明显,这套方法是应试教育的残留物。读书不是应试,我们不需要回答老师问出的问题,仅仅是把觉得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记下来,并用好,这就可以了。
所以“记录自己的想法”是核心需求,并且,主动寻找到书中“打动人心的内容”,尤其是打动到自己的东西。就像我现在写的这些东西一样,找到书中的亮点,配合自己的想法,记下来。
3、作记号的方法
喜欢读实体书的人,大多喜欢在书上写写画画。据说毛泽东读书,经常就把书中空白的地方写满批注。我喜欢在感兴趣的句子上画些线,然后在一旁写一些自己的想法。
不过此书作者给了一个挺不错的做记号的方法。作者的意思是,一本书你肯定要读好几次。
第一次通读,粗读整书,并一边把觉得有价值的那一页折角
第二次重读,只读折了角的那几页。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
第三次做标记。对于折了上下两角的几页,做第三次阅读,如果仍然觉得值得一读,就用笔在上面做记号。
最后,对于那些做了记号的内容,如果觉得值到无法舍弃,便可以摘录在读书笔记上了。
所以一本书,大概读了四次。我觉得通读就很重要,我们作为读者,首先要了解整本书的框架,更需要快速的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后面几步就是一个不断筛选的过程,留下来的就是精华。
4、重读读书笔记
做完读书笔记后,差不多就可以把书放回书架了。但是这本书的使命远远没有结束。
我常常说,赚钱不花没有用,花出去的钱才是真正的钱。一样的,书读完做好读书笔记也没有用,把记下来的东西用起来,才是真正读了书。不然用不起来,你读这本书的意义又何在呢?
作者提到的“重读读书笔记”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并希望读者养成这个习惯。我觉得不仅仅是要重读,更重要的是设立情景,去运用我们自己记录的内容。
就像我前面所讲到的几点一样,既然我觉得“信息一元化”是个很好的概念,我就把我的印象笔记系统改造成“信息一元化”;读书笔记,要记录自己的想法,我也是这么做的;做记号的方法,我也在这本书上应用了,并且想继续在其他的书上运用下去。包括“重读读书笔记”,我这篇文章就是在重读的基础上,输出形成文字的。
其他
以上四点,就是我读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后,觉得有用的点了。说些题外话,日本作者的书,经常长篇大论讲一个简单的东西。这本书200多页,我自己觉得有用的东西就这4点,其实全书所有的观点也不会超过10个点,大多的篇幅都在去举例子和讲道理了。最后还有莫名其了的推荐文具环节。
最近很喜欢看“樊登读书会”,樊登讲书确实有一套。虽然我所吸收的是他觉得书中对他有用的点,但是一点都不影响效果,因为他已经总结的很好了。
我甚至都不用担心,我会不会错过书中有其他他认为不重要,但是对我有用的信息。因为,少知道一些,并不会对我有什么影响啊!读书,有收获,解决了我想解决的问题就足够了。少一点完美主义的思维,人生将更美好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