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然后停止学习!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走过,大部分人学习只是为了拿到按部就班的成果,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懒得去想。樊登说,我们人生中最需要克服的阻力就是“惯性”!
就像堵车,明明知道堵车的时候生气是无济于事的,我们还是特别缺心眼地生气,暴躁地按喇叭。为什么?惯性!不用动脑子,按照大部分人、大部分场景的内容设定,此处应该暴躁。不要觉得好笑,我们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生活在惯性设定的程式当中的。上学的时候,读书是惯性的安排,拿到文凭后不读书了也是惯性的安排。与家人意见不和,暴跳如雷,总是觉得对方如果怎么怎么样就好了,可对方不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如何知道我们怎么想呢?这样的执拗,钻牛角尖也是“惯性”。更可悲的是,很多钻牛角尖的人,是听不进别人的劝的。

我一妹妹,三个孩子,俩儿一女,农村普通家庭。丈夫会电焊,有点本事,但不学无术,挣不了几个钱吧,还在网上赌博,据说欠了几十万。夫妻俩最近几年三天两头打架,最近见到妹妹,跟我哭诉,自己在一个金店工作,每天底薪50元,考虑到家庭负担,一天都不舍得耽误。家庭的负担,丈夫的不靠谱,经常负面情绪满怀,孩子学习基本顾不上。即使有点时间在家,又天天沉迷于手机,一发现孩子作业完不成,成绩不好,逮住就是一顿暴揍。其实她是在把自己心里积攒的火都发在了孩子身上。她家的事情,听得人心惊胆战,为她孩子所承受的一切而恐惧。
这次见到,劝她与丈夫好好沟通,从根本解决问题,但她说一见到就烦,最近一次打架,她还挨揍了。在她身上,就发现,问题很大,但是都无解。她陷入了自暴自弃的惯性思维中,一味地越陷越深,孩子也跟着受罪,感觉太可怕了。

或许我们当中,只有极少部分人愿意停下来想想:为什么一定要遵从惯性的安排?我可不可以不这么顺从、懒惰和恐惧?这些人就叫智者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愿意思考的人,心中有理想,不管干啥,都不会太差。《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家庭的拖累,让他不敢奢望理想的爱情,但是生活的困苦没有打垮他,敢闯敢干,心怀着不再让家庭继续烂包的理想,最终脱离贫穷。孙少平积极进取,敢于拼搏,一直与苦难的生活抗争,生在农村,学习相当艰苦,忍饥挨冻,却始终不放弃,反而更加勤奋;为了心中的理想,桥头揽工,矿井挖煤,吃尽了人间之苦;就当我们为他的爱情之花即将美丽绽放而欢呼时,晓霞那可爱的生命却戛然而止。不禁为少平,为晓霞扼腕叹息,叹息命运之不公,感叹生活之无奈,但即使如此,我们可爱的少平,依然没被打倒。
曾经感叹,如果高中再来一次,一定要像少平那样,要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要读很多书,还要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时光不能倒流,高中那会只知道努力学习,并未思考过到底为了什么,只是别人做我也做。虽然后来也得益于那些年的努力,但总觉得有很多遗憾。
生活就像万花筒,可以精彩无限,也可以艰难困苦,我们应该突破思维的禁锢,尽最大努力,与生活抗争,始终保持一颗向上的心,相信一定会笑到最后。只有奋力突破旧框框,努力突破自己,才能化茧成蝶,浴火重生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