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从化区非遗项目保护名录共有28项。其中,民间文学类(尤其是传统口头文学)只有《从化温泉传说》《刘仙姑传说》《荔枝皇传说》这三项。我想,《麻村-凤院外公田传说》这个“因孝积福”的真实民间故事(发生在公元1307年),应该作为第四项。而《大尖山传说》这个涉及人文地理的神秘传说,应该成为第五项。
甚至可以说,《大尖山传说》应该成为第四项,因为它是最大的沧海遗珠。我记得,《大尖山传说》最早被收录出版于上个世纪末,一本叫做《从化民间传说》或《羊城民间故事》之类的书。故事里,明确提及大尖山和二尖山,好像是古人逃难、或者官兵抓逃犯、剿山贼之类的故事。
因大尖山是从化区与增城区的界山,所以民间流传最多的自然就是大尖山剿匪的故事。而且关于大尖山的传说也有从化版本、增城版本等多个版本。作为从化人,我衷心希望从化版本的《大尖山传说》能够率先成功申请非遗。如此,这座从化著名地标之一的大尖山,就更加闪耀流溪大地了。
从前,说起从化地标之中的山,世人多半言必称“风云岭”或“双凤山”。而偏安一隅的大尖山,却很少有人提及。我常常替大尖山感到惋惜。
大尖山位于从城东部,距离小城(从化街口)直线距离约12公里,毗邻从化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从化南平静修小镇以及增城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是从化东部数万村民的朝山(抬头可见之山)。它位于温泉镇桃莲村、密石村与增城白水寨旅游区之间,海拔约880米,是从化街口风云岭的三倍高。因远远望去,两座尖峰一高一低 ,仿佛连在一起,如染成绿色的直插云霄的冰柱一般,故又分大尖山和二尖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地点、角度遥望大尖山,所见均有不同。比如,因为有高山的层层障目,在桃莲村和密石村,并不能很好地欣赏到大尖山的秀丽风光。哪怕这两条行政村距离大尖山最近。在从化,欣赏大尖山的最佳区域,反而在这两条村的南部、在温泉镇的东南部——原从化市灌村镇的石海村、石南村、南星村、石坑村、新南村,以及江埔街道的凤院村(尤其是凤院围面风水塘、凤院径绿道以及凤院水碧道)。其次,是在温泉镇的源湖村风水塘以及江埔街山下村香米基地、江埔村风水塘等。
在欣赏大尖山的最佳区域之中,又以温泉镇南星村、石坑村、新南村三条行政村为最。尤其是以南星村的南布为最佳。在南布村的稻田里,遥望三千米之外的大尖山,可以真切感受到它仿佛扑面而来。在南布村的村道上,在村民回家的路上,不需要抬头,即可欣赏秀丽、挺拔、高峻的大尖山。夕阳西下,在南布村,看阳光洒向大尖山,看群鸟飞向大尖山,看正在弯腰种菜的农民背后的大尖山,简直让人想起杜甫的那首《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大尖山,虽不是从化最高的山,甚至连从化十大高山之一都不算。但它和双凤山一样,足以“一览众山小”,足够令人神往。
遗憾的是,关注、研究和描述大尖山的人,不多。能登顶征服大尖山的人,更少。能想起《大尖山传说》,并觉得它是从化非遗项目沧海遗珠的人,仿佛只有我一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