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闲来无事,阅览室抽到萧红的《呼兰河传》,既然很闲那就读这本书吧!可是读着读着我就读不下去了。
为啥?主要是《呼兰河传》这篇小说字里行间的文字实在太阴郁了,我实在是读不下去。我这个人因为某些特殊的因缘所以心理特别的敏感,当我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仿佛能从文字背后感觉到一种精神:什么精神?与其说是精神不如说是一股子抑郁的愤懑的化不开的一种愁绪。她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有着这么一股子“气”,读起来你就能直面她的内心,那不是一个阳光的世界,虽然文章写的不错,可是我却不敢再读了,我怕的是这股子阴郁之气会浸润我的灵魂,我可不想像她一样心理不阳光。
以前我读书是不挑的,什么书碰上就看什么,后来因为某些原因心理变得很敏感了,有些书反而不敢读不能读了。你读书就需要跟文字背后承载的那股子“气”接触,这种“气”就是文章的精神。这种精神它也分层次和好坏,好的精神比如经典书籍,它里面是蕴涵着人生的道理的,这种书读起来让人觉得脑子里面会有光在闪,它不是阳光的那种光,它是属于智慧之光,是有正能量的。
有那么一类书是时下很流行的书,很主观也很奇特,可是你读这种书会加深你的欲望或者加深你的心理的阴暗面,这就是书籍文章里面承载的阴暗面的精神把你的灵魂给污染了的缘故。不知怎么的,萧红的《呼兰河传》我就是读不下去,我只要一读心里就不舒服,她那个字里行间仿佛是带着一股死气,顺着眼睛入了心直冲你的灵魂,这让我非常的不爽,所以我只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
而与此书类似的还有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挪威的森林》,这部小说别人也说不错,可我也是看了个开头就看不下去了,因为我实在受不了那股子负面的能量。我不知道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样,我看书基本上会随着文章剧情的逐渐深入能联想到作者本身,进而可以联通到作者本身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通过看作者写的书就知道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这么说你也许理解我为啥读不下去萧红的《呼兰河传》了吧,我扛不住书里字里行间透出来的那股子“气”,我选择投降合上书本不读了。
精神的世界里面太复杂,有正也有负,所以有一句话叫“腹有诗书气自华”,大概就是说人读了很多的具有正能量有智慧含量的书籍以后,他的灵魂沾染了智慧之光,使得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改变。这个是需要读好书才能实现的,负能量的书籍则不在此列。
我想知道为啥萧红的《呼兰河传》会有如此之精神,所以我查阅了她的一些生平事迹,发现作者1942年就在香港去世了,死的时候才31岁,而《呼兰河传》正是她最后一段时光岁月里写成的小说。难怪,作家在快临终时写的书籍确实是承载了她的一部分“死气”,这个书籍不看也罢,因为实在受不了。
以上只是笔者个人浅见,一家之言,各位合理取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