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洗完澡就开始听呱吉电台第四十五集,我不太记得他讲过什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于娱乐业的生态环境做出了一个讨论。不说惯老板的看法,来说一说我的想法。
不知从何开始,娱乐圈充斥着各式各样的素人“明星”。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凭着自身天赋异禀在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或者在网路上发表一些自己的表演,得到关注、获得机会,成为符号。
“素人也能变成明星”这一个口号贯穿着大街小巷。每个人都有一个明星梦,随着时代变化,这个梦想离人们越来越近。只要你稍微有点才艺、天赋,你就会被看到。网络的便利性大大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改变了人的审美标准。
呱吉说过类似的一段话,我大概重述一下:从前的表演者都是经历过非常严格、专业的训练,然后把这些非常完美的表演带到在观众的眼前。而现在的娱乐业,很多都是素人出身,都是很多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表演者。但是观众不会觉得他们不好,反而是觉得对于一个素人,这样的水准已经很不错了。在这个素人崛起的时代,观众的审美都已经下降。只要你能够抓到当下的一个热点,或者只要你能够创造出一个流行,你就是当下的网络霸主。
在一个冷门歌曲在经过抖音用户翻唱之后迅速走红并被认为是一首“抖音歌曲”的时代,素人的力量可以掀起一场流行浪潮,甚至炒热了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的一些冷门作品。这些作品不一定有多么专业,但是它抓住了速食时代食客的胃口。它有趣、脍炙人口、记忆点很多。比起那些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欣赏的经典作品或者所谓的专业表演,这些作品更加深得人心。
现在的人不太有时间去慢慢揣摩你的诗词曲里的意境,要求的是浅白直接的表达。我不要你说我是花园里最漂亮的玫瑰花,你直接说你爱我就好了。现在的娱乐产业并不是为提升观众品味而做,而是去迎合那些接地气的要求来获得关注。在美和流量之间,数字战胜了抽象。
不是说现在的创作者低俗,都对数字低头,只是真的觉得现在的作品已经不如以往了。对不起大家,我个人真的不怎么喜欢流量。虽然它可以带来更多的数字,但是我更在乎抽象的层面。
当“淡黄的长裙,蓬松的头发”出现在某档综艺节目的时候,我觉得,现在的娱乐产业根本就是为了流量而生。当然不排除也有很棒很专业但还未浮出水面的表演者,但这水平参差不齐的舞台到底是加速了淘汰率还是展示了观众的包容性?
的确有部分有潜质的素人才经过某些比赛训练在娱乐业上做出了一番成绩。抛开流量的光辉,用自己的才华锁住了观众的眼睛。我们不缺这样的人,但是有太多很素的素人因为梦想太靠近而妄自菲薄,想要利用或者被利用自身的话题性制造流量,在娱乐产业上分一块蛋糕。
一个人的价值无穷大。可以因为一个人导致一整个产业的崩塌,也可以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产生新的产业模式。流量和人会相互影响,人会随流量而去,流量会因人而起。是不是闹哄哄的世界里再也容不下静态的美,谁知道是不是。
想要表达的有很多,但是害怕自己会词不达意。弱肉强食已经不太适合来形容这个生态环境,勇于尝试才是。只要你厚着脸皮站上舞台一次,只要你有足够的看头和话题,你就可以被留下来。至少可以享受当下流量带给你的快感,哪怕只有七天时间。
这个世界的人太多,太多人想要出头。每一只土拨鼠都迫不及待冒出来渴望被锤子敲打,哪怕只被敲一次也好,观众也会因为这一次的快乐拥有了短暂的愉快记忆。
我希望大家可以瞄好目标再出手敲击,乱打一通的分数反而比静下心来掌握规律还来得低。机器玩坏了就真的没有了,请大家好好珍惜。我不想看到因为游戏卖座而有不良商家大量生产低质量的游戏机器。这对一整个产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失去了最初的初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