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约了一个前同事交流,火花四溅,有很多收获。
首先,约定时就明确可以交换技能,这是预设的收获。
我告诉他如何完成基本的公众号功能,他告诉我基本的摄影技巧和构图。
从公众号的回复留言,到发布文章,版面设计,以及内容等我全数讲解。
顺便也自我复习了一下,包括品牌的菜单设定等等。
而他告诉我摄影的基本技巧和构图。
其中包括一棵树,或者建筑,要拍的是势,还是形,势的话就需要仰视,有一种震慑感。而形则更注重线条和美感。
说着说着,这个自称老年人的爸爸,就拿起手机拍摄眼前的那个轻型钢架,只见他随手一拍就是一个穿透天空的感觉。果然很不一样啊。
再来,拍城市建筑,地平线需要在三分之一的角度,上方的建筑,横竖线条都需要平衡笔直,不能随意倾斜以为是创意。
除非有特殊的主体拍摄在前方,那么可以背后建筑有所变化。
可以连拍感觉一下效果。
另外一种就是拍摄广角,用一个淘宝的广角镜头购买,可以夹在手机镜头上,直接拍摄出整体感。
还可以有超微距功能,直接拍最细节柔软的部分,比如一个昆虫和一个脸的细部等。甚至一个嫩芽,这种超微距可以有很细腻的效果。
拍人像时,动作要快,抓特写,拍摄阴天柔和光,不要阴阳脸,太阳光下拍摄。
抓特写要生动连拍,专注表情,还有多看人物构图,在拍摄时已经了然于心效果如何。好比背诵了结构一样。
人物的位置,在左三分之一,面向哪里就留出空白,有一种遐想感,而不是压抑感。
拍摄建筑,层次感需要鲜明,稳定感加上层次感。
微距拍出镜头质感。还有光线下的微光感。很多细节还要多练习,太多讲究,脑洞打开。
好处是,交换技能彼此都有帮助和收获
记得以前,他是一个业务总监,满嘴都是市场和业务,谁知道学油画专业的他最终还是开始做艺术培训。我们可以交流技能,还有合作和思想交流,收获多多。
他说一开始做艺术兴趣,发现兴趣爱好不能持久,缺乏强大的动力,从而不能延续下去,经常面临退费问题。
如今做艺术培训,有高校老师,有合作艺术馆,还有直通艺术高校的培训课程,有问答,有短时间提高艺考水平的能力和实战等等。
对小白,老油子,还有中等人才都有定位明确的培训。
如今的教育太难,都忙于应付学习,每天六张卷子,半夜12点多还在讨论考试内容的老师,只考虑成绩,实在奔溃。
不给孩子报任何兴趣班,只希望她能够更快乐健康长大,在外国实验学校学习,希望有更好的童年吧。
一边做艺术学习,一边要不丢掉日常学习,这样的艺术生也是不容易的。
这样的爸爸也是不容易,干脆自己做了艺术培训事业。
而转向我,忽然发现这样把兴趣和艺考分开也是不错,一个是刚需,一个是延展性,这样就可以从刚需到延展。
而我,做访问也是一样,人物访问是延展性,刚需是企业文案和专栏写作,同时延展一些人物访问。
从人物访问立项,可以考虑出书,是一种人生的积累,可以是一种对创作渠道和商业渠道的需求挖掘,从而还可以做彼此的连接互动。如此多好。
今天的交流收获到两点,一个是技能和思想的交换,很有收获。另一个是工作的讨论和发展,有合作的可能性,和商业的思维考虑。
太有收获的一天,未来希望能有更多可能性。
兴趣,事业,还有技能思想的碰撞,希望每次遇见都是一种大的启迪。
曾经满嘴业务,有点太市场的他,居然对教育,对艺术有这样的追求,也是因为爸爸的身份和责任吧,挖掘出最初学艺术的那份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