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到任上,雄心壮志,英气勃发,总想做点事情,留下点东西。
感觉部属们的整体素质还有差距,就力推干部骨干夜校制度,每周利用一个晚上集中组织。
没坚持两月,提意见的人就出现了,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需要休息、休息和休息。
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以业余时间提升能力,而不是消遣娱乐,这样的人始终是凤毛麟角。
休息娱乐是等同于吃喝拉撒睡、衣食住用行这样的底层需求,对人的影响极大极深。
为什么人们对加班,尤其免费加班深恶痛绝、拼命反抗,就是它剥夺了人们最基本的需求,就像饿了没有饭吃,困了没有觉睡。
占用他们的休息时间,等于是站在了绝大多数人的对立面。
我们不能高估人性,我们需要顺应人性。
于是,我们调整了夜校的时间,挪到大家都不休息的时候,意见消失了。
第一堂课,没有限制,未定题目,我把课堂作为恣意徜徉的舞台,谈天说地,纵横古今,对一个问题的理解谈得痛快异常。
然而,随着一段时间的推进,我发现一个巨大的问题,课题不聚焦、题目太分散,天南海北,无所不包,有的甚至开始谈国际政治了。
授课内容距离我们的现实太远,学而无用,更致命的是这些家伙的授课水平不敢恭维,很多都是照猫画虎,东施效颦。
夜校学习,若是搞成什么都能装的大杂烩,不如看视频、听讲座更有效益。
我想起,很早之前一位领导讲的培训思路:
“问题牵引学习,学习解决问题”。
学习必须扎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聚焦于我们的具体问题,带有强烈的实用性与鲜活的泥土气。
于是,针对具体工作、现实问题,我与同僚们设计63个具体科目,小而精,准而全,涵盖了日常工作方方面面。
开小口,挖深井,火力聚焦,事关人人,效果好了很多。
人的心思精力有限,谋求进步,学习成才,某种意义上,必须要有凸透镜的本领,把所有能量聚焦于一点,才能燃木起火,聚沙成塔。
如此推进半年时间,总体效果有了,授课质量提了,但要说有什么收获,真不好说。
授课者一板一眼的讲,听课者安安静静的听,能吸纳多少,不好说。
想起自己的一段悲惨往事,大三时学习计算机硬件,期末考试自感良好,路遇老师询问考得如何,我随口一说,考的还行,就是感觉没学到什么东西!
那个年轻的小平头老师勃然大怒,教我是肯定教好了,没学到东西是你的问题,你叫什么名字?
心里咯噔一下,心想坏了,果不其然,我挂科了,59分。
而一旁抄我试卷的两个家伙,都考了80多分。
这个世界有时真是没法讲理。
我不能学那位老师,对下面的兄弟讲,没学到东西,这是你们的问题,反正机会我是提供了的。
一段时间,我和搭档商量,如何改进夜校模式,尝试安排课后作业,发现基本上不具备操作性。
课后作业,耗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同志们尤其干部们,真的太忙了,太累了,没有足够的心思精力。
于是,我们开始逐步尝试课题研究式授课,围绕具体问题进行探讨,不设主讲,没有提纲,只安排主持人把控局面。
虽然只进行了两三堂课,由我和搭档来组织,场面一下子火爆很多,大大增强了我们的信心。
后来,无意间看到一个心理学理论,叫学习金字塔,这几次改进无不贴合这个理论。
什么叫恍然大悟,什么是醍醐灌顶,就是这种感觉。
学习金字塔这是一位美国学习专家,在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展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的多少。
在塔尖,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
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我们所推进的夜校模式革新,就是从最初级的听讲,跃迁到第四、第五的示范与讨论,效益数倍提升,所以我们的观感也会很不同。
其实,从学习金字塔出发,还有很多延展的理解和应用。
比如,个人自学,写出来、讲出来、教出来是最好最有效的方式,读书如果不写笔记,几乎是无效率的,雨过地皮湿。
比如,思想教育,为什么照本宣科是不受欢迎的?为什么需要多看视频,多搞随机教育,多组织自由讨论?这就是原因。
我们需要想尽一切办法,把兄弟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把主动学习变为课堂的主旋律。
想通了这一道理,感觉自己一下子站在了顶峰,充满了力量和希望,有一种三花聚顶、灵魂出窍的痛快。
成长可期,未来可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