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书中的知识为我所用?或许你心中已经有自己的答案,但接下来我要为你推荐一个简单易行的方法-引用力。
这是适合所有人的写作方式,也是写作者最基本的能力,希望对你有帮助。
名家推荐,人人适用
喜欢阅读和写作的小白,或者说在阅读后习惯写写笔记的读者,很多时候由于工作及诸多因素,写作这事就渐渐落下了。
那么有没有一款适合在忙碌中的我们的写作法?特别是在经常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阅读的情况下,怎样落笔就是个问题了。
斋藤孝的《深度阅读》这本书相信很多书友都阅读过,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值得深度实践的只有两点,但是今天我不分享这两点,因为这与今天的主题无关。
同样是这本书的一个实用方法,作者把它归纳为阅读技能,名叫“三段引用法”。
作者提示到,这并不是单纯的去找关键词,而是有意识地寻找自己想要引用的内容,由此可以达到更强力地训练自己速读能力的大脑。
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寻找书中金句,你可以标注下来,可以及时写下自己的感想,或者与自己有关的人和事物及相关环境作联系。
这里作者给出一个基本公式:
第一: 选择三段想要引用的内容
第二: 将它们进行排列
第三: 消化三段内容,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
最后,等于理清自己与该作品的关系
注意,这里第三步尤其重要,里面涵盖了思考、理解、联系这三个主要思维能力,否则就无法理清自己与该作品的关系,也没有真正的消化内容。
当然这只是书面的形式,如果你能够用口语形式分享给他人那自然是非常好的。特别是在你有相应的圈子下,经常有分享这一环节,那么你的引用力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浅谈泛滥的引用文章
提到引用,有人会觉得,现在各种网络文章充斥着手机和电脑屏幕,许多都是百度摘抄拼凑出来的,部分文章更是大幅度照搬,根本没有什么消化。
确实,我也发现,有很多网络账号完全是照搬作者的内容。说好听点叫知识搬运,说难听点就是生搬硬套,这种一字不易的行为叫“本本主义”,这是毛主席当年提出的一个主题,文章就叫《反对本本主义》。
那么怎样避免这样的情况?那么阅读前的思考就是一个关键,必要的时候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在阅读之后或者阅读过程中,摘录好自己喜欢的句子,然后与自己阅读前的思考作联系。
在这过程中,你可能收获到预期的一些内容,也有可能没有。但没关系,你还可以写感受,可以联系你所知道的一些故事。
即使那些故事很不起眼,即使那些能关联的事在你看来微不足道,但也值得你记录。大浪淘沙始见金,只有经过大浪洗礼过的金子,才能冲破沙粒的遮掩,最终才能呈现在你的面前。
公众号: 致浪解忧馆(可加书群)
我是独孤燕,一个行走的灵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