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一

作者: 代号北极能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00:54 被阅读0次

        隆重而典雅的丧乐中,各色人士来来往往的串流在金家塬的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尽管这是丧事,但这个寂静的村庄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热闹一些。或许是金老太爷在邻里享有较高的威望,也或许这只是这一带平静的生活中难得一见的喧闹。至少金老爷的一众儿孙们能回来的都回来了,同时每一个儿孙又有各自的家庭或者朋友前来吊唁,自然给这里添加了不少的人气。

        金家塬是黄土高原上非常不起眼的一个地方,不管是从沟的这边看还是那边看,这个村子相比较几里外的村子里都要弱一些。这里三面都是沟,只有村口一条窄窄细细的小路连接着上面的村子。大有”宝岛台湾”孤悬海外的感觉。 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一样,金家塬就是属于金家的塬。不同于上边的几个村子,这个村子里除了嫁来的媳妇以为所有的人都无一例外的姓金。这里所有的人都是来自于一家。据村里人说,早先的先人们正是因为这里既是塬,又靠近沟的地形才选择在这里生活的。土匪来的时候大家可以逃进山里,土匪离开的时候又可以到塬上来耕种。虽然有人这么说,但实际上九十年代还有人在耕种着沟里面的地。而说大家从沟里面搬到塬上其实也并不是特别久。很多五十上下的人其实都有在沟里面生活的经历。即使90年前后出生的人中也有不少的人在窑洞中度过了童年。感谢现代化以及新的政策,90年出生的人几乎见证了整个村子里从窑洞搬到塬上,又在塬上新起各式的砖瓦房,到现在又有各类所谓欧式的建筑的全过程。让一个90年前后在这里出生的人回到自己的童年里,大概是怎么也不会想象到自己家里也有了不间断的电,有了自来水,甚至很多人家都有了不错的小轿车了。其实这个村子已经不是当年的村子了,变化的不只是所谓的村容村貌,很多可以离开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在这里耕种的也只有一些老弱妇孺了,即使儿童能有条件的都去城市里面读了幼儿园。不管教育可不可以改变命运,不管受教育的另外一端的出路是什么,似乎每个人都相信应该让自己的孩子去城市里面读书,至少这样成功的概率会大一些。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做了。

       金老太爷可以说是金家塬上比较有福的老人之一了,寿享80,儿孙满堂。顺着金老爷生前的话讲,他自己就像一只老母鸡一样,哺育了一堆后代,而后台们似乎都要有一些成绩了,可都还是若隐若现的那种,可怜老先生,最后还是带着遗憾离开了。好在老先生离开的比较急,几乎没有受到太多的痛苦,这或许也是一种福气吧。村里的年轻人很少知道老先生的老伴儿的,即使老先生的孙子辈,也只有大哥一个人确信的见过自己的奶奶,其它十几个也只是听说过而已。这也没有什么惊奇的,毕竟老太太去世已经三十年了,那个时候她最小的儿子也不过十几岁。据说老太太也是得了高血压一类的病,那个时候医疗水平普遍低下,同时家境也贫寒,老太太只能卧病在床,受了不少的罪以后才去世的。不知道因为丧母很痛苦还是金家人的习惯,金家的儿子们很少提起自己的母亲,作为儿媳或者孙子辈们知道的就更少了。

相关文章

  • 丧事一

    隆重而典雅的丧乐中,各色人士来来往往的串流在金家塬的这个不大的院子里。尽管这是丧事,但这个寂静的村庄里比以...

  • 丧事

    锡山姑父走了,就在我去看他的那天晚上。 今天办了白事,7月梅雨季天气还算惬意。 伴着吹号、响炮和恸哭声,进殡,默哀...

  • 丧事

    葬礼,有个葬字,按理说应该是令人伤心的事情,但是,在农村的葬礼办得越来越不像是“白事”,而是渐渐演变成了“...

  • 丧事

    人性的很多东西都是很丧的。。。 都说时间是良药,能治愈一切 但是时间也是毒药,治愈的同时,也是遗忘的开始 而对我而...

  • 丧事

    有人 会哭得很假 有人 会笑出声来 2014.7.21

  • 丧事

    还在睡着,迷迷糊糊听到一些凄凄惨惨的哭声铜锣声,想起楼下那些搭的灰棚,哦,丧礼是在进行,原来不是结束的。 嘈杂声打...

  • 丧事

    丧事不丧 既然是事,就会有人翻恳,播种,终结 看看,多少人死了 或许不能换来仅是丧事词语的称谓 尸骨与石头交配 毛...

  • 丧事

    ⅠCU昏迷的祖母 拖子女的"福" 享受着从未想象的奢华 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直教祖母清醒的半刻 哭相奇丑的求 孝子孝...

  • 丧事

    早上起来,王恩夫妇就认为老妈不行了,赶紧打电话通知左邻右舍,亲朋好友过来,准备丧事。 王恩媳妇称了二十斤面,安排在...

  • 丧事

    妈妈打电话说叔伯大娘住院,脑出血特别快,现在仅靠呼吸机维系着生命体征。本家人不多,妈妈嘱咐我回去吊孝。 参加的家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丧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sd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