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如意
最近在看《影像中的生死课》,这本书是陆晓娅老师在奔六的时候,为自己梦想而做的一件事。在引言中陆老师提到:理想的模式是将学生抛到一个场中,既能激活他们的生命体验,又能让他们产生思考。这个场,应该是情感与理性同在,体验与学习共生。
书的封面有这样一句话: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怎样的生活值得一过?2020年伊始,一个不确定性的疫情,是否让你对生活思考更多?
在这个给学生的生死课中,陆老师不想以一种标准答案的姿态去上课,她对自己扮演角色的定位是:
1、思考平台和支架的提供者。
2、对话与讨论的促进者。
3、情感的支持者。
在陆老师做的学生调查结果中,数量最多的是与“认识死亡”有关。比如对抗死亡焦虑、安慰其他面对死亡恐惧的人。还有一部分是与“生命的意义”有关。如怎么才能活得有意义,人为什么要活着。未知死,焉知生?把自己放在时间的纵轴上,放在个人、甚至人类、宇宙的空间横轴上,或许对自身的 展和价值有一些启发。
起始课:通过电影直视骄阳
在起始课里,陆老师推荐的电影是《时间规划局》。在这部电影中,每个人的手臂上有一个标示生命倒计时的计时器,时间有限的朋友可以看前17分钟。
在这部电影里,时间就是货币,买咖啡、汉堡都需要时间,设想下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你会如何对待时间?
教育课:生命能否承受之重
本课通过《小猪教室》这部电影引出对孩子生命教育的讨论。《小猪教室》这部电影讲述一位老师将一头小猪带到班上给孩子们养,和全班同学一起约定毕业时将猪吃掉。在毕业之际针对是否吃猪的问题,学生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陆老师之所以选这部电影是因为电影中孩子通过养猪的过程产生了强烈的体验,理解了什么是生命,如何对生命负责,同时老师将选择权给了孩子,由孩子决定猪的去与留。
在这堂课中,引发的讨论分三个方向:1、责任。在人生中,有哪些责任是需要承担的,承担责任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如果一个人不想或害怕承担责任,对他的生命有怎样的影响。2、讨论。讨论有什么意义和价值?讨论会不会也有弊端?3、生命教育。是站在成人的立场,灌输成人的价值观?还是站在儿童的立场上,重视并激活儿童本身的生命体验,让儿童通过体验而非说教的方式,去认识生命的价值?
在第一个讨论的方向——责任,书中提到在汶川大地震中,自己先跑的老师,是否应承担保护学生的责任?
第二个讨论的方向——讨论。对于习惯被教育的中国学生,以结果为导向的教育,是否注重”讨论“本身?
第三个讨论的方向——生命教育。对于星老师事先没和孩子、家长、校方商量的情况下把猪带到了课堂,让孩子参与养猪式的生命体验,在不确定性中煎熬,你是持什么样的态度?
家庭课-危机中的成长契机
本课通过《阳光小美女》来解读如何面对家庭危机。
7岁的奥利芙,戴眼镜,小肚腩,做一夜成名的美梦,坚信自己有朝一日能当选美国小姐。
爸爸,推销成功学课程的讲师,相信“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成功者和失败者”,四处贩卖他的“成功九部曲”;哥哥,自闭男,崇拜尼采,为了考上飞行学院发哑誓,九个月没有同家人说话;舅舅,自称是美国最好的普鲁斯特研究学者,同性恋,恋人和同事跑掉、失业,自杀未遂,生活混乱;爷爷(阿兰·阿尔金 饰),被养老院赶出来的老流氓,满嘴脏话、吸毒;妈妈,是这个疯狂家庭唯一正常的人。
在家人的支持下,奥利芙参加了“阳光小美女”的选美比赛,一家人踏上了集体寻梦的旅程。
奥利芙能否如愿当选?家庭成员们怎样才能度过他们各自的危机?
这部影片的高频词:loser\winner
成功与失败之间有一条很清晰的界限吗?
似乎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被教育走着一条努力争取别人认同的道路。好好学习是为了得到他人的认同,听老师、父母的话是为了得到认可和赞扬,我们一直追求的只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而已,细想之下,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然而一路走来,我们在面临人生选择时,已经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了。因为一直以来我们所追求的,都只是别人的认可和别人的成功而已。
正常的发展也会带来危机,陆老师在这堂课里解释了为什么学子们进了大学后就开始感到郁闷。这里提到了“发展性危机”。
心理学家布拉默对心理危机分为三类: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存在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是指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 中,急剧的变化或转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如小孩子出生、大学毕业、中年生活改变或退休等。刚提到的进入大学后感到郁闷就是发展性危机。
境遇性危机是指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且个人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如交通意外、被绑架、失业、突然疾病和死亡等。
存在性危机是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目的、责任、独立 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近期新闻出现的孩子跳楼自杀你觉得是哪种危机?
未完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