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用户在一个使用场景时,根据用户的目标导向会有不同个数的目标流程触发器。在同一个使用场景时,用户会面对不同状态的触发器(T)。对于设计师来说在微交互设计过程中,需要帮助用户识别状态(S),哪些状态可操作,哪些状态不可操作,状态是否可被终止等等,引导用户操作,而用户的操作又会影响状态的变更。暂且定义为(S-T-S)模式。
状态类型一般分为:可用状态、禁用状态、处理中状态、异常状态
(此处定义的是宏观的状态,与下文微观的状态区别)
可用状态
一般用于不需要特殊条件的主流程和辅流程
触发器的设计方式:
1、文本
2、图标
3、文本+图标
4、按钮+文本/图标
在此状态中的触发器设计模拟现实生活中对按键的操作,会有默认状态、获取焦点状态、触发状态(此处为微观状态),在对触屏操作的使用场景设计中,只有默认状态和触发状态,当手指遮住触发器的状态相当于现实生活中手指遮住按键的状态,即获取焦点状态。
禁用状态
此状态一般用于以下情况:
1、由于权限、跨区域网络等非用户因素;
触发器设计:1、在可用状态几种设计方式的基础上,在表现层与可用状态做区分 2、隐藏触发器
使用场景:
2、集合非A即B对立关系的触发器,当触发器在A状态时,设置状态为A的触发状态即为禁用状态,设置状态为B的触发状态为可用状态。(状态A和状态B为微观状态)
触发器设计:默认初始状态为A,用户操作触发器,状态变更为B(典型的S-T-S)
使用场景:当关注状态时,设置为取消关注状态的触发状态为可用,设置为关注的触发器状态,已经是关注的状态触发器不能再设置为关注。
3、默认为禁用/可用状态,在满足一定条件后,状态变更
触发器设计:设计方案同”禁用状态-2“
使用场景1:在用户长时间未打开APP,再次触发打开时需要重新输入密码登录,默认登录触发器为禁用,当用户输入密码时,登录触发器为可用状态
使用场景2:当用户触发发送信息后,信息可撤回,撤回触发器为可用状态,在已发送一段时间后,撤回触发器隐藏,为禁用状态
处理中状态
此状态有可能是用户触发数据的处理,用户的目标是处理后的结果,而处理过程时间较长,需要用户等待;也可以是用户触发数据开始处理,用户的目标是数据处理中的状态。一般会有以下几种情况:
1、单个处理状态,处理中状态有可操作触发器
设计方案:过渡动画缓解用户视觉疲劳,可用触发器的设计同”可用状态“
使用场景:用户触发播放一首歌曲时,在播放过程中,可以暂停/播放,上一首/下一首等操作
2、单个处理状态,处理中状态无可操作触发器(此时的触发器也可理解为禁用状态)
设计方案:过渡动画缓解用户视觉疲劳,触发器的设计同”禁用状态“
使用场景:当用户在触发清理数据时,数据处理中状态,清理触发器隐藏/禁用,当状态变为清除完成后,清理触发器可见/可用。
清理数据中状态
清除完成状态
3、多个处理状态,处理中状态有可操作触发器
使用场景:当用户触发发送邮件时,在发送邮件处理中,取消触发器可用
设计方案:同”处理中状态-1“
4、多个处理状态,处理中状态无可操作触发器
使用场景:当用户触发保存时,在保存处理中,反馈不同处理状态
设计方案:同”处理中状态-2“
异常状态
此状态包括非用户因素的异常状态和用户因素的异常状态,包括网络信号、数据处理失败、未处理等的异常状态;
设计方案:在可用状态触发器的基础上,在表现层与可用状态做区分或隐藏
使用场景:在此场景中,快到期/过期的维护产品的触发器为异常状态,引导用户处理
此文中的状态,都是与触发器相关的状态,用户对触发器的触发会影响状态的转变,包括同一个触发器的转变,也可以是A触发器的触发印象B触发器状态的变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