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都会记下几笔,总结一年得失。时间过得太快,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留下几行字,待到垂垂老朽,当做趣事来读。这也是不断阅读,胡乱涂写的初衷。每个人对生活都有不同的度量,年夜饭时,与家人间的吉祥话都在耳边。
希望父母身体健康!
希望家人平安,多赚钱!
希望我有圆满的婚姻!
在心底,一百个期盼这些愿望都能成真,分分秒的期盼也是幸福。生活的坎坷和美好的憧憬一样多,走过的路当如歌,当如泪,当如酒。
三观
每个人因为家庭和生活经历不同,有不同的三观。正因为光怪陆离的世界观存在,让人能彼此区分变得有趣。缤纷世界有美好也有丑陋,除了发现美好,亦要察觉丑陋。这种体会是阶段性的,譬如一个经商的朋友当众说“不跟穷人交朋友”。我可以论证这个观点的荒谬,但无权改变对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择选,可能他的选择能将他带往社会资源和自我精神上的满足。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过程里会有人被你的光照亮,自己也可能被潜移默化的改变。
朋友圈里经常发表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跟朋友聊过自己的担忧,朋友圈表达三观是件危险的事。朋友圈遍地正能量,从网络养生到心灵鸡汤,欢腾的社交到优雅的独处。忽然有个人聊政治,吐纳情绪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只不过,我也寄希望于这样的一种方式寻求共同认知。用共性建立联系,剩下的个性里总能找到对方的魅力。用有趣与人相处,也能发现对方的不同之处。
距离
毕业后一直从事的事市场相关的销售工作,借由工作主动亦有无奈去了许多城市。划划地图,中国大半的疆土都到过了,从刚开始的兴奋、平淡再到现在的厌倦。诚然,能走出去看看拍拍照片显摆显摆,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虚荣心。地域上的跨越,带来了不仅是身体的疲惫,患上了胃病和肠道炎症。身体疲乏之外,更有心理上的疲惫,毕业差不多3年半,去过了220多座城市,看上去光鲜的背后;我在前几天面对了毕业后第14次搬家。
有时候,一个电话,第二天就得撤离。每次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刚熟络起来的朋友总有留恋,所以向来独来独往,即便是徒搭20天2千公里的旅行,我也是一个人完成。试图把分别的不舍降到最低。人总有惧怕,这种惧怕在我身上的投射是害怕亲近,依靠总是相互的。今日的美好回忆,他日都可能成为离别处的牵绊。在情感上,被折腾得不算要强,对待分别表现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而心里是翻江倒海的难受。
值得庆幸的是,工作的距离一直在做减法。以前跑全国,再到华东,后来是浙江省,现在大部分时间在杭州。不得不说,十分享受下班后能回到家的感觉。最大的放松也是收拾屋子,做做饭;平常的事情成了难得的平安。我等了很久,希望这样的日子还长。
电影
木讷的人更喜欢看电影,电影的交流是单向的,不用担心理解失误被质疑。好导演能演绎出一部两小时的电影,让读者不打断,听下去是很难得的事情。喜好上长期受国外电影的驯化,对国产电影的评价多数时候是不值票钱。能让我去电影院看烂片的原因除了打发时间,更好奇身边人看电影的一种反应。就像逛网易,有趣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底下丰富多彩的评论。
在某一个人的人生只要行迹清晰的一笔,在一村落的恬静安然就体验不了宫廷的血雨腥风,在街头巷尾讨生活就尝不到富裕肆意的人生滋味。生活里,内裤外穿叫变态,在电影里就是超人。一定意义上,电影满足了人的想象力;普通人平凡的生活,电影是补给站,未尝不是望梅止渴的欣慰。电影终会散场,累了可以暂定,而人生,一刻都不停歇……
相声
最喜欢的消遣是一边做饭一边听相声。其实,也不懂什么是相声,只是面上说的那几点,说学逗唱。笑一笑总是好的,我相信一个好的喜剧演员,无论是周星驰还是岳云鹏,都经历了人生百般阻挠才修得今天的一身恣意潇洒的样式。
活得开心的人让人羡慕,一种是从小到大姥姥疼妈妈爱的备受呵护,不知恶是何物的单纯。在优渥的生活环境中,单纯不必有负担,他们吃吃喝喝嘻嘻哈哈。另外一种,饱受生活的欺凌,久经人世剩下的一副皮囊,有对痛苦的知觉麻木,亦有大难不死后的从容洗练。
要说向往,我期望有时间能做个业余的相声演员。把人逗开心,逗到流眼泪的那种开心。
游戏
说来惭愧,闲着的时候也喜欢打游戏打发时间。在学校刚开始打CS,CF,寻仙,奇迹,梦幻西游,再后来LOL,炉石传说。卸载LOL一年,从游戏场次而言,目前我都还多过玩伴一千多场。以前在学校还有兴致参加CS比赛,私下里打游戏也认真过头,要不就冲服务器排名,要不就打到自己厌烦。
有一天,和肥强聊天,感叹打游戏并未得到什么益处,两个人都发觉浪费时间是小浪费青春是大。现在偶尔打打游戏也就算是朋友间联络联络感情,每当队友“翻车”时,都忍不住打出一排666666。打开生活圈,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
豆瓣
豆瓣据说是个文艺青年聚集地,闲着没事也会上去逛一逛。平常会关注的版块是豆瓣电影评论和同城活动。在上面能发现很多有趣的电影和好玩的活动,算是很好的打开生活圈的平台。
通过豆瓣认识了几位笔友,都还保持着通信。有在校学生,也有退休人士,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马来西亚也用中文)。聊得话题天南海北,洋洋洒洒一年也有30来万字。彼此只通过邮箱联系,看见美景拍下来分享给对方,也不会索要微信或手机号。这种维系看似脆弱,其实比平日的相处更加牢固。网络里的陌生人反而更容易熟络,抱着不搅扰对方生活的想法去交朋友,不会有心理负担。即便偶尔隔断联系,也不会那么惋惜。认识的时候就彼此知晓,有走散后释然的默契。与君同舟渡,达岸各自归。
曾经参加过小猪组织的豆瓣活动,一个刚毕业的孩子,组织了一帮年轻人线下见面聚会聊聊天,玩桌游。年轻人相处,讲得听得也没有隔阂。只是她说太疲惫,操心的事情多,后来就不了了之了。网络平台的特性如此,参与者多半只是当个打发时间的备选;真要热枕于这样的交往方式,除了足够会来事还得不嫌麻烦。
下半年在豆瓣上自己发起了两个活动。
一个是读书打卡,主要的内容:读书打卡线上沟通,线下组织户外。作为活动发起者,也是活动最大的受益者。虽说每天读书打卡的要求有点苛刻,自己也不能保证每天都有心情时间读书(没看书的日子发红包代过)。好在坚持了几个月时间,读书的速度和积极性是明显提高了。年初定的计划是今年看书100本,目前的进度,基本完成了。网络是个很有趣的平台,有小伙子一上来就问什么时候有活动;自己反省下也对,毕竟很多人只把豆瓣的活动当做是交友的媒介,认识更多的异性,结交有意思的朋友。我也鼓励大家彼此加好友,相互认识。毕竟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相处会简单融洽得多。这个活动还在坚持继续,来年会花投入更多的精力。
另外一个是民谣吉他兴趣小组,当初的预想是大家在线上能共同完成特定曲目,相互督促共同提高。加了群之后,发现有琴行的老师。当时就有些懵逼,不能让大家看笑话。目前定在每个月的第二个周六晚上组织线下聚会,找个地方自弹自唱。没有肉也没有酒,就一起聊聊天,唱唱歌。前几次的参与度都还不错,年后会考虑邀请朋友来围观。多数人爱好吉他也都当业余爱好打发时间,自己开心也娱乐他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自己练琴也会更积极了吧。不至于找找借口就停下了。
信仰
前段时间和吖日聊天,说到信仰话题,他提了个问题:你为什么相信有上帝?我不知道有没有把这个问题回答清楚。聊完天,他忽然寄来一本《生命之书》,内容据说是印度一位哲学家创立了无神论的流派。内容不知所云,全都是轮回、意识形态,安全感等等虚无缥缈的词。语言逻辑上也是喂猪食一样不加咀嚼分析的粗暴下结论。成功之处在于突出个性追求自我符合当下主流阅读群体的喜好,层层递进的论证,使得逻辑看上去没有漏洞。看了一半扔进了垃圾桶。虽说吖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也补发了红包。做了一个那么“耿直”的回应还挺愧疚的,吖日的初衷是因为作为无神论者不了解基督,担心我误入歧途。
现在对宗教的理解仍旧处在懵懂的学习阶段,水平有限,在身上显现的基督徒的特质并不明显。无法组织语言在几句话里就让对方能够知道明白信仰是什么,基督是什么。身体的体验是睡眠比以前好了,脾气也顺服许多。想起当年伊琪把圣经送给我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十分不屑。信仰有时候能做的就只是播散种子,会不会结果,上帝有自己的安排。
计划
2016年的计划是英语考个证,读书100本,去一趟欧洲。
我惭愧的低下了头,感觉胸口的红领巾更红了。
除了读书之外,其他都没能达到预期。英语方面,前些天跟赫老师聊天:我把英语都还给老师了。赫老师笑笑:可老师又没有多。确实如此,是自己懈怠了。希望通过英语团契能够集中精力在英语上也有锻炼口语的机会。
刚毕业的时候,跟爸妈说想去国外工作,当时爸妈就炸毛了。父母对老外的认识就只有地道战里的日本军,李连杰电影里的八国联军。他们连哄带骗的希望我打消这个念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在国内也可以为国争光。当然这种期待并不是去泰国摸个X什么的,去生活工作,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做个随时可以安营扎寨的赶路人。
跟吖日闲扯淡,虽然吉他一直在身边,技术却没有什么长进。吖日和我现在练得最多的是民谣,有点难度的都没花心思练。师傅当年的教导是只要自己开心就好了,不要想太多。反思下,还是得多花点时间在音乐上,每年上台弹唱民谣我自己都有点腻味。
17年的愿望如下:
1、读书100本。
2、年末能演奏《wings》或者《landscape》难度的曲子。
3、坚持每天锻炼,锻炼出腹肌来。
4、坚持每天祷告读经。
5、学会50道新菜。
6、可以养养花送朋友。
7、每周都电话问候亲戚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