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学生问上达功夫。
先生曰:“后儒教人,才涉精微,便谓上达未当学,且说下学。是分下学上达为二也。夫目可得见,耳可得闻,口可得言,心可得思者,皆下学也;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号不可得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如木之栽培灌溉,是下学也;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人安能预其力哉?故凡可用功,可告语者,皆下学。上达只在下学里。凡圣人所说,虽极精微,俱是下学。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工夫。”
想理解这段话,得先知道什么叫“上达”。这里先生用了一个排比句:“目不可得见,耳不可得闻,口不可的言,心不可得思者,上达也”,与之相反的就是“下学”。
哈哈哈,这样一解释,更糊涂。按我的理解就是形而上的哲学层面,智慧层面的就是“上达”。而我现在用语言文字,解释“上达”,便是“下学”。
这段一开始,可以这样理解:学生问,什么获得终极智慧?问这话的陆澄,是有点儿想走捷径的意思,所以先生说:学者只从下学里用功,自然上达去,不必别寻个上达的功夫。
大概意思就是上达就在下学里面,想获得的智慧,都在日常平凡的事上,在事上悟到的理,就是上达功夫,真正的捷径,就在日常踏实做事上。
这让我想起我的母亲,她就读过两年书,认识的字,读我写的这篇文都费劲,但在日常家务,家庭成员关系处理,孩子人情世故教育上,却比很多农村家庭妇女做得都要出色。
现在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家里长辈来了,我光想着玩,没搭理人。母亲悄悄把我叫到一边,告诉我应该怎样有礼貌的对长辈打招呼。而这个道理,直到我有了孩子,和他一起学习《弟子规》“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时,才想起母亲的教导。而这些道理,母亲从未从书本上学过,而她却在以身作则并教育我们。
我们希望获得的智慧,人生哲学,以及佛家的开悟,也就是本文的“上达”功夫,其实就在日常琐事中。母亲经常说她很笨,但是在我看来,不认识几个字的母亲,是我所见到的最聪明最有智慧的女人。最聪明的人看起来最笨,的确如此。她笨在善良,勤劳,克己,这些品质都体现在日常不起眼的洒扫,应对,进退上。而蠢人与之相反,他们懒惰,自私,每天都跟着欲望的尾巴奔跑,成为“小我”的奴隶。
我们学习的“下学,上达”的字眼,母亲并不一定能懂,但她却一直在用行为诠释什么是圣贤所说的“上达”。感谢母亲以身作则的教诲,写到这里,想给她打个电话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