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毕淑敏的游记散文《只有贝加尔湖知道》。她在介绍稠李树这种植物时引用了一首俄国诗人叶赛宁写的诗。于是,这首美丽的诗,仿佛成了这篇文章里一颗闪亮的明珠,在作者重笔描绘的贝加尔湖附近,煜煜生辉。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卷发一样生长。
甜蜜的露珠,
顺着树皮往下淌;
留下馨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璨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
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茫。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我老是感觉“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是在比喻稠李树上的白花,就好像岑参把大雪比作“千树万树梨花开”一个道理。因为小溪扬不起巨浪,而稠李树很高。
在写诗时,用点带有动感的比喻,会让人眼前一亮,用动态的美冲击人的想象力,也是很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