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作者: 鸭梨山大哎 | 来源:发表于2017-12-20 15:42 被阅读326次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技术与自我研究项目主管,被《连线》杂志称为“互联网时代的弗洛伊德”。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她陆续出版了多部互联网研究作品,其中最为享誉盛名的是“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第二人生》《虚拟化身》与《群体性孤独》。

关于本书

本书是“计算机与人际关系研究”三部曲的终结篇。在书中,雪莉·特克尔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作用。一方面,互联网让人们彼此连接得更加紧密,但同时,它也强化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特克尔呼吁我们与互联网所带来的“单薄”社交保持距离,重新回到现实生活中,建立真实、厚重的交往关系。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以通过互联网与远隔千里的人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却往往与近在咫尺的人越来越疏远。因此,我们需要警惕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型孤独,重新在现实世界中建立厚重的社交关系。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互联网从两个方面改变了我们的社交状态

特克尔认为,互联网时代中,我们的社交状态正在经历两个重要转变。

  1. 互联网改变了生活中的空间概念
    现如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并不取决于我们之间的距离,而是取决于我们可以使用的交流技术。这一说法其实隐藏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一方面,因为互联网的馈赠,我们的确可以随时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紧密相连,另一方面,同样是因为有了互联网,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打开社交媒体,就可以立刻从现实中逃离,进入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完成一次“精神隐身”。
  2. 互联网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身份体验
    在社交网站中,我们上传的照片、说的话,都可以经过精心的包装,我们对自己的形象也有了更多的掌控力。很多在现实世界无法做到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在互联网中轻易实现。总而言之,互联网提供了一种理想、舒适的虚拟化身。

二、自我中心主义的单薄社交

网络社交能为我们带来的,更多是一种碎片化的单薄社交。特克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悖论:现代人在社交网站上可以拥有几百个所谓的好友,但如果人们被问到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向谁求助时,越来越多的人表示他们唯一的选择就是自己的家人。
在单薄社交之外,互联网还会助长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情结。特克尔发现,人们越来越多地需要通过他人的肯定来寻找自我。她将社交网站的哲学总结为六个字:“我分享,故我在”。在互联网中,人们真实、复杂的一面被缩小了,完美、精致的一面则被放大了。在分享的过程中,人们满足了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崇拜的需要,甚至还会渐渐产生了一种自带光环的幻觉。简单来讲,互联网造就了一个人人自恋的时代。
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当人们习惯了虚拟世界中的交往关系,回到现实世界时,他们的情绪会更加低落。人们开始逃避现实,渴望回到虚拟世界中,这样他们就又能成为那个更简单、舒适的自己了。不过,这样一来,人们就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陷阱:网络中越喧嚣,现实中越孤独。

三、重回现实世界的真实社交

特克尔不但为现实社交关系拉响的一次警报,还为这种社交病症开出了一剂药方。简单来说,特克尔认为,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这种新型孤独,就需要通过最为古老的交往方式,也就是面对面的交谈,来重新建立现实世界真实、厚重的交往关系。
为了更加系统地反思我们的社交困境,在《群体性孤独》一书的结尾,特克尔特意提到了著名的瓦尔登湖。19世纪美国作家亨利·梭罗曾一个人搬到这里,写下了同名的散文集。梭罗之所以这么做,并不是为了逃避现实,而是想逃离真实世界中的单薄社交。在瓦尔登湖畔的小屋中,梭罗摆了三把椅子。独处的时候用一把,交友的时候用两把,社交的时候用三把。这三把椅子,实际上隐喻着三种关系,一把椅子意味着独处,两把椅子意味着亲情,三把椅子意味着工作。特克尔认为,我们对于社交关系的系统性反思,也可以从这三把椅子入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特克尔在这本书中认为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这种新型孤独,但她并不认为这是互联网的错误,相反,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并没有对互联网的到来做好充足的准备。没有一项科技可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所有问题,有时候,科技还会为我们增添新的烦恼。特克尔在书中深刻地说:“我们的失职并非因为我们试图建设一个新的东西,而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自己考虑新科技瓦解了什么。我们并不是因为发明和创造而陷入麻烦,而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金句

  1. 因为有了互联网,不论我们身处何处,只要打开社交媒体,就可以立刻从现实中逃离,进入到虚拟世界之中,从而完成一次“精神隐身”。
  2. 网络社交本质上是一种自我中心主义的单薄社交。一旦我们沉迷其中,就可能会逐渐削弱对于真实世界交往关系的体验能力。
  3. 在互联网中,人们满足了自己被重视、被认可、被崇拜的需要,甚至还会渐渐产生一种自带光环的幻觉。互联网造就了一个人人自恋的时代。
  4. 在互联网中,人们不可避免地落入到一种恶性循环的陷阱:网络中越喧嚣,现实中越孤独。
  5. 我们的失职并非因为我们试图建设一个新的东西,而是因为我们不允许自己考虑新科技瓦解了什么。我们并不是因为发明和创造而陷入麻烦,而是因为我们认为它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撰稿:董晨宇脑图:摩西转述:成亚
    5366人写了笔记
    写想法 复制 分享

相关文章

  •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关于作者 雪莉·特克尔,麻省理工学院著名教授, MIT...

  • 荐书《群体性孤独》| 如何面对“新型孤独”?

    书籍:《群体性孤独》作者:雪梨 特克尔推荐评分:5星 《群体性孤独》本书为我们解读了互联网对于人际关系的双重关系。...

  • 2017.1.17日記

    ● TED 《群体性孤独》 ✔ ● 百家讲坛:解读《孙子兵法》上部 —— 将军是这样炼成的 ✔ ● 考研单...

  • 《群体性孤独》—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

    看完《娱乐至死》,再来看这本《群体性孤独》,感触更深。何为群体性孤独?我认为就是为了躲避孤独而来的孤独。在这本书中...

  • 帮助同学学习

    董泓晨是我的好朋友,因为他数学和语文的成绩很差,所以我和刘祥远、刘宇辰一起组成了一个学习救援团,帮助董泓晨...

  • 群体性孤独

    在这个人类越来越依赖科技的今天,其实背后的有一含义就是,我们是在逃避孤独,每当我们感觉到孤独,都会在网络上寻找慰藉...

  • 《群体性孤独》

    互联网固然让人们的交往变得更加方便,但这种看似紧密的连接,实际上却加强了真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我们一方面可...

  • 群体性孤独

    “有时我听风过耳,我觉得为了听分过耳,也值得出世为人” 我做过最群体性的一件事就是读书,和全球不可计数的孩子一...

  • 群体性孤独

    最近在啃一本书《群体性孤独》,还没有完全消化完,先记录下自己的想法。 在和一个阿里出来做物联网的朋友闲聊时,他...

  • 群体性孤独

    除了意外与梦想之外,人生大多数都是平淡的。想要活的精彩,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份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忍得住琐碎,最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性孤独》| 董晨宇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bgw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