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上篇的介绍,相信小伙伴们对3D打印有了基本的概念和轮廓。今天以及之后的几篇文章将详细介绍之前提及的概念。首先要介绍的就是3D打印范畴中最为主要的技术概念 -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
在我们生活中,大多数时间接触到的生产工艺为减材制造,顾名思义就是在减去无用的部分,留下所需的结构。举一个例子,很多石雕家说他们不是用石头创造雕像,而是雕像本身就隐藏在石头中,工匠只不过是把多余的石头敲掉了而已。石匠去除多余的石头,木匠将层次不齐的木材削成所需的模样,这些原始工艺都有一个基本的原理,那就是从原始物体上减去棱棱角角,从而得到人们所需的样子。
这个过程大致可以称为减材制造。优势是操作方便,劣势则是浪费原材料,以及受材料本身原有结构限制。但对于增材制造来说,其优势恰恰却是减材制造的劣势,几乎不浪费材料,可以在一定空间内塑造出最富有想象力的结构物体。
对于不同设计结构来说,选择一种合适的增材制造技术是重要且较为困难的,毕竟在众多的打印技术中总有一些打印方式适合同样的物体,且还要能满足精度、表面光滑程度以及后期加工等等要求。
接下来将会给大家介绍几种较为常见的增材制造技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材料。
1
光聚合
Vat Photopolymerization
光聚合反应是指,当具有光聚合性质的树脂暴露在特定波长的光波中,经化学反应后变成固体的现象。增材制造利用这种光聚合现象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以树脂为原料的固体模型或材料。
此图片展示模型从树脂材料中,经SLA光聚合技术固化后从下至上被拉出的过程。
光聚合技术有以下具体分类:
1.1 光固化快速成形
Stereolithography (SLA)
光固化成形技术采用一个被光聚合树脂覆盖的半透明槽作为打印平台,当透明槽被树脂覆盖时,机器内部的镭射光点便会对透明槽的底部按照所需模型的横截面进行照射,从而固化树脂。当横截面第一层照射固化结束后,平台会升起,重新让树脂流入透明槽底部,然后开启第二层横截面的固化反应。该过程经过大量重复操作后,便会产生我们所需的固体模型。由于每一层横截面的高度有限,通常使用该技术会花费较长时间,但模型的精度较高,产生固体模型表面较为平滑。
1.2 数字光处理
Direct light processing (DLP)
数字光处理技术与光固化快速成形原理相似,主要差别是数字光处理DLP采用数字投影仪通过每次闪烁一层横截面的图像,而非类似SLA只是通过光点进行照射。因为DLP投影仪是数字屏幕,每一层图像都由方形像素组成。正因如此,DLP技术通常在成形方面比SLA要来得快。如果说SLA是每次用一支笔来复刻相同的画面,DLP则是用一个大刷子来进行复刻。
1.3 连续液界面生产
Continuous direct light processing (CDLP)
连续液界面生产技术与DLP原理相同,只不过CDLP更加依赖于打印平台在z轴(纵向)方向上的连续运动。因为打印平台不需要等每个横截面固化后在移动,从而节省了很多时间,整体打印速度也随之加快。
本位转译自3DHubs,用于教学与参考。官网信息连接:https://www.3dhubs.com/knowledge-base/additive-manufacturing-process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