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这种项目基本是算作ABA最基础的项目。目前的标准做法就是……,当然,搭一样的。我搭什么你搭什么,用的材料(积木或者其他材料)颜色/大小/型号/材质…都是一模一样的。如果孩子能用完全一样的积木模仿复制出来你搭的图形,项目就算通过了。
“搭一样的”成功教学图然后…,基本上就没有然后了,忙别的项目去了。
可是这样教完了之后,其实只是教了一个点,就是各个方面都一致的完全“一样的”。如果“一样的”项目就到此为止了,那到了实际生活中孩子的问题会层出不穷。往少里说,至少一半时间,人家说“搭/画/拿一样的”,孩子会做错。因为实际生活中,孩子需要模仿的对象和孩子手里的东西,很少有ABA项目里这样高度重合的,都是“搭一样的”,可能模仿对象是积木搭的,老师给了孩子几块乐高。都是“拿一样的巧克力”,可能大小一样,包装纸颜色不一样…
所以,这些基本的项目虽然看起来简单,但设计项目的时候不能简单。设计项目的时候,不能把项目设计成一个点,而是要把项目设计成有很多点的延长线,而且每个点上再泛化成一个面。前面的设计要想着后面的步骤。桌面的教学需要想着实际的生活。
第一步,在这一步重点是让孩子建立“一样的”这个抽象概念,我们需要把一切可能干扰的其他因素都去掉,你和他用数量一模一样的积木,坐在桌子同侧“搭一样的”。从搭两块开始模仿,这样他只有一个出错可能,就是位置没搭对。
第二步,上面一步熟练后,可以,转过来做面对面的。(有的家长说,孩子先学面对面的容易,可以一,二步对调)。这一步其实就加入了一个方向的变量。就是虽然也是说“搭一样的”,但搭出来方向可能并不一样,有可能是相反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搭平面的和搭立体的有一个差别,就是大家有一个习惯,绝大部分人,搭平面的都会以自己正对的为正向,就是说,在桌面上,生活中说“搭一样的”,一般是自己搭自己的,搭出来是这样的。
比如,老师在幼儿园让小朋友“搭一样的”,孩子对面的小朋友和他搭的应该是这样的有家长说,老师教写字画画都是在黑板上示范,搭成以下这样应该也可以。
搭成和对面同向的但是,我觉得老师教学的确会考虑在黑板上写,但孩子们之间玩耍,多的是随便乱坐随便乱画,然后喊一句,“搭/画跟我一样的啊”。所以,最好一开始就给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和别人坐对面,(除非是别人特别说明,或者是明显的一个实物图形,比如以下明显是一个房子。)他最好和别人搭上下相反的,或者说,是以他自己正对的方向为正向。因为这是常识,别的孩子或许不需要教,但我们的孩子不把这一步教会,在生活中可能就会乱了。
明显是一个房子,可以搭同方向的,因为倒着搭就不对了。 这样说不出是什么的图案,需要加入常识因素,尽量以孩子自己为正向,避免让孩子搭成这样第三步,需要继续加入不同的变量进去让孩子理解这个“一样的”。比如,老师拿出一支笔说,拿和我一样的文具。或者,妈妈拿着一块巧克力说,去买一块一样的糖。或者,今天天气很冷,班上只有两个孩子穿了短袖和裙子上学,别的孩子可能说,“我们班就两个同学穿了一样的衣服来上学。”,或者,看见同学摔倒了,一个同学去扶,另一个去帮他捡起书包,老师可能说,这两个同学一样好。在这个阶段,需要理解的“一样的”,有时候是指一个特征一个特指一个品质,而不是什么方面都是一模一样。
第四步,需要理解“一样的”有的时候其实是一个范围,有的时候甚至是“各种各样”的。比如,两个商店营业时间的牌子上写的一模一样,都是上午8点到晚上8点,但如果你去这两个商店门口去掐秒表,估计没一天是一样的。比如,两个人一样关心世界杯,但一个关心球赛,一个关心球星八卦。
所以,设计训练的时候需要订好目标,需要瞻前顾后,需要加入常规/常识/一般人的习惯,而且像这样的项目更需要耐心和智慧,不能在一个点停下来死磕,把该教活的东西往死里教,你在单个一个点上磕得越成功,后面的麻烦就越大。因为孩子在成长,能力在提高,所有的训练都应该指向生活,需要接地气。所以ABA需要做成动态的,而不是一个字不能错的教科书范文。
感谢家长提供照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