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60137281273cd773.png)
历史的记录或陈述,有个怪现象,有时候很宏大的场面,因记载的偶然缺失,或人为的破坏,让这事件在历史间轰然倒塌,而使之后的记忆逐渐被削薄,终至消失得无影无踪,荡然无存。有些以为的小事情,小情节反而因留下的片言只语,被流传遗存了下来,且几千年栩栩如生。
亦所谓吉光片羽的道理吗?
比如,李军讲他的家史时说:他的曾祖父在运城置办新院宅基地时,是从梁家手中买来的,一亩八分地,花去银元数百枚。而从梁家所得的院基,又是从姚家姚长盛的手里购得,也就是说,正是我们一直在找的姚家一一的产业,包括姚家花园的一部分。
有地契为证。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281da226265e77e5.jpg)
仿佛,我们苦苦要找的那扇门,一下子就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了。
掐指一算,这买卖院宅的事件大约发生于清末民国初年。想来姚家的产业不会小。却关键是500年前明朝的姚家,也即处于鼎盛时期的姚诚立年代与姚长盛之间隔着整整一个清朝300年的时段。这之间又会是隔了几代人呢,八代,十代么?
如此,断断续续的,闪烁其词之间,谁来讲述,如何"断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2915ae50f80c6388.jpg)
有句老话讲:富不过三代。意思所谓,以血缘关系留下的家产业,无论多么丰厚宏巨,一般不会延伸到三代,也即百十来年吧。战乱或者经营问题,或者"败家子",总之天命难违,不管什么原因原本优渥的生活,传着传着常常就会突兀地出现一个成语:家道中落。留下一堆残垣断壁,以提示曾经的巅峰时刻、辉煌岁月。再由这些破败的建筑遗存,讲述他爷爷的爷爷的语焉不详的传说。
比如,我们考察到的爷爷姚如松与孙子辈姚诚立之间的那个"父亲"呢?所查找的文献记录皆不见片言只语。而姚诚立之后呢?也戛然而止。
再有,姚家巷与姚家之间,有关吗?
也即除了姚家在小小杜家村留下的姚家花园,是否还有一个民国时期运城"四街三巷"的更显耀的辉煌那个姚家之姚家巷?
"运城建城于元惠帝至正年间的1356年。初建名为凤凰城,因是为”运司”署衙而筑建的城,所以俗称”运司城””运城”。初建城的范围为南市场,河东市场,日化厂路和河东街以内,以钟楼(原东风商场前)为中心,有四街三巷,此三巷其一为路家巷。因以安邑县路村为基础修改,村去路存是历史的必然。其二为阜巷,我推测修城是为”阜吾民之财”因而设巷。其三为姚家巷。前面两巷为南北走向较长,姚家巷为东西走向,在路家巷和阜巷之间。所以,这姚家巷虽然次于路家巷和阜巷,但也一定与当地的姚家有关。要不就是姚暹?可是姚暹的名字己经有姚暹渠体现。那就可能是运城住地的姚诚立家。试想:柳宗元的《晉问》中将盐池的盛况写的那么好,且收录于《盐池备览》中,都没有勒石,而姚诚立的《盐池赋》却留下了碑刻。可见,安邑杜家村姚家之影响!或许运城姚家巷就是因杜家村姚家而名。总之一定是一个在当地有名望的家族。[微笑][微笑][微笑]。”
"所以,请大家考证一下运城姚家巷(农学院门前东至阜巷,西至解放路)的名称来历。"
一向严谨的运城市地方志编办前主任景惠西同志,也忽然激动起来,语无伦次了。
当我们调整视觉,回身去察望这个姚家巷的时候,收到的却是满目的失望,和一腔胸间的失意。
眼睁睁的,一条大街在也只百十年的光经,就空荡荡的陌生起来,消失得"不曾来过","查无此人"了么?
极有可能。没听说过"苍海桑田″,还没听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吗?
后来居上!对后来居上。历史的演进,从来都是后浪推前浪的。这个是不需要理由的,或者说从来就不会讲理的。因为那压根就是社会发展的总法则,更因为时间是线性的,时空是面性的,现家却要求三维结构,所以,历史永远换不回来,只能用于呼唤。
不信你试试。例一:
向曾任红旗中学副校长黄杰求助,打听他门前曾经的"姚家巷",或者今天姚家后代遗存的可能情况。结果,两天后传来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
一一打听了。是曾有一个很体面的姚姓人家的住户,他的一个后代今科技大学教授。有名有姓的,在给你联系呢。
一一你好[抱拳],我问啦,此姚非彼姚。这个姚姓人家是满族人,清朝时才随祖上“姚关诚”入关来到运城。姚诚立的姚家明朝时期已活动于河东等地了,可见不是一族。若再有获得可利用线索,我会及时告知与你的[抱拳][抱拳][抱拳]。
例二:
才才的事,一个偶然遇到的逾90岁的老人介桃序,现居北阜巷,建国初年为政法干部。人倒还精神矍铄,耳不聋眼不花的,表达除了喘气偶尔间断不够连续,总体清晰。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07e1215068442a54.png)
他说:姚家巷,是有的,还是三巷中最宽最长的一条。狗日的,在哪达,一下想不起来了。
第二天老人打电话过来:哈哈,姚家巷就是红旗东路,邮电大楼门前往东那条路。现在扩街扩的,狗日的,一根毛半片瓦都没有了。哈哈。
老人在"哈哈"中结束了通话。他"哈哈"什么?有什么好"哈哈"的。这头我一脸的失落和沮丧。
但是还不死心,第三天,拽着电话线找他家去了,除了满屋子热情,和一墙民国人物的遗像,一无所获。
但是走的时候,他说:找李东(春)风,他一定知道。等我电话……
呼唤你啊!姚诚立。或者说:姚诚立的后裔,你们能听见我的呼唤吗?
为此,我们曾釆用了数学中的排除法一一最笨的方式。想在姚姓中找到你的方位;在漶慢的《河东盐池赋》中抚摸你生命的痕迹;在"四川按察使姚诚立墓在运城西五里杜家村东。"的麦田里拜谒你,企图得到一点点暗示。
甚至千里迢迢追踪到你曾建功立业的洋县:陪伴着两位70岁的老人,7小时的车程,三天两夜的时光……
因为此时此刻,你已然成了我的心结,打不开决绝不罢休的心结。
为此,好一阵子了,着了迷似的,丢了魂似的,我寝食难安。你就犯神经病吧,又瘦了"一圈”。老婆在骂我。
两岁的孙子却在一旁鼓励:爷爷有病,奶奶有药。
人有病了,天知否?
我家乡的姚家啊,你到底有多遥远?
却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的:这呼唤,吵醒只是在午睡中的历史老人,或者他会帮我的家乡喊一声:贾俊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fc0b77fa9d508d2c.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