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阴。
阅读书目:《三十六大》
作者:冯唐,原名张海鹏。诗人、作家、医生、商人、古器物爱好者。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BA学位。曾就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曾担任全球董事合伙人,大型国企总裁,荣登“2013年第八届中国作家富豪榜”,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青年作家。代表作有《三十六大》、《万物生长》、《欢喜》、《北京,北京》等。
三十六封信金句:
1.很多时候,选择就意味着放弃,选择之后摇摆就意味着浪费。既然见了、选了,就定了、做了,就要坚忍耐烦,劳怨不避,穿越一切苦厄,使命必达。傻一点,混一点,简单、乐观一点,是更高层面的智慧。
2.医生要存有敬畏之心,敬神、敬天地、敬心中的良心和道德。哪怕面对极端穷困的利刃,哪怕面对病人的利刃,都不能忘记敬畏之心,要有所不为。
3.钱是要有一点,但不要太多,能自给自足、经济独立就好。太多的话,活着的时候是负担,周围会出现一些虚假的好人和真实的敌人。
4.事物无定型,文章无定法。眼中之竹不是园中之竹,胸中之竹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不是胸中之竹,纸中之竹不是手中之竹,手中胸中之竹不是纸中之竹。
记录与感悟:冯唐用三十六封公开信的方式,和清新简洁而又富有韵味的文字,结合自己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向读者讲述了个人关于人生、关于世界的感悟和见解,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知道,人生在世,应该如何看待关于俗世的一切。同时也给了我们人生的启示:阅历使人成长,感悟使人聪慧。
一、有很多了不起和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
从世俗的角度来看,有钱很好,有钱意味着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源,看到更广阔的天地,享受更多的公平。在普通人眼里,无论个体多么努力,社会竞争从来都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擂台,而是家族岁月积累的角逐。在富二代有钱人的眼里,无论努力与否,无论优秀与否,都可以享受父辈留下的无尽的财富。我们不否认有钱带给我们的好处,但是我们也要知道,有很多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有些了不起和钱一点关系都没有。
比如一个人的品质。决不妥协的傲骨和敢为天下先的果敢,是多少金钱都买不来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自古以来都是我们中国人的气节。这份坚毅的品格,和金钱一点关系都没有,但很了不起。
比如一个人的能力、才华、努力。也许在大城市打拼很久但买房子依然很难,也许努力了一辈子也不过是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但我们永远不能用歧视的眼光去看待一个愿意努力的人,为了理想上九天揽月的奋斗和霸气,和金钱没有任何关系,但很了不起。
比如一个人的善良、慈悲、仁爱。从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到今日的各种慈善机构,爱心支教。那份历经沧桑却依然不改善心的慈悲,和金钱没有一点关系,但很了不起。
二、生活的日常就是一切欢喜的来源。
真实的生活是平平淡淡的,而那些快乐幸福的人,都是能够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小欢喜的人。接受并承认生活的平淡,又能够在生活中找寻欢喜和情趣,懂得如何让自己、让爱的人欢喜和幸福的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
我们应该一直保持孩童的天真,带着这颗赤子之心,看世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土,悉心去细数沿途开遍的所有美好和爱,那一瞬间,生活所带来的欢喜,暖到心里开出花来。愿我们都能通透而又柔软、温情而又聪慧地行走在世间。
用平常心看无常事,很多事物就有了诗意,若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诗意地生活,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和诗意,又何愁欢喜不来呢。欢喜越多,幸福感越强烈。
三、没有金线的文学不是好文学。
关于文学金线论,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的人认为文学确实需要一些金线,但是技巧是可以学习的,文为心声,技巧永远是工匠乃至爱好者们的热爱,而艺术的灵魂才是大师永恒的追求。在作者看来,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有衡量的标准。
中国历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物产匮乏。没有标准,没有底线,容易浑水摸鱼,容易自我满足。很难提高学习效率,很难持续地造成好的东西。而一旦有了这个衡量的标准,就会提高效率,按照标准一步步地提高和完善。
因此,没有金线的文学不是好文学,而文学的金线总结来说就是,表达的内容要能冲击愚昧狭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探寻人性的各种幽微之火,表达的形式要能陈言务去,挑战语言表达能力和效率的极限。
许多了不起和金钱真的没什么关系,如才华、热爱、能力、善良等等,金钱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重要,只是生活必不可缺的物资储备而已。生活中的欢喜来自于日常和琐碎,这却需保持一颗开放、包容、柔软的心灵。没有金线的文学不是好文学,好文学似乎并没有既定的标准,作者认为文学的金线是内容深刻形式脱俗用语精准,没有金线的文学不是好文学。或者也可反果为因,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学才是好文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