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教育孩子们的一个故事,许多杰出人物,也有自己的不完美。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民俗学家顾颉刚,就是那个中央有关部门要调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当时传说顾先生要求每月薪金500万元(指旧币,折合人民币500元),不然就不去北京。有人把这句话上报给了周总理,周总理听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说:“中国能有几个顾颉刚,他要500万,就给500嘛。”他却有些口吃,再加上浓重的苏州口音,说话时很多初次接触的人都听不大懂。
顾颉刚和冯友兰的第一次交流可以看出冯友兰的修养。有一年,顾颉刚因病从北大休学回苏州,途中顾颉刚把目光投向了邻座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身上,主动和对方打招呼:“你好,你也……是……是去苏州的吗?”年轻人转过脸看着顾颉刚,却没有说话,只是微笑着点点头。“出去……求……求学的?”顾颉刚继续找话。年轻人仍是微笑着点点头。一时间,两个人的谈话因为一个人的不配合有些冷场。“你什么……时候……到终点站呢?”顾颉刚为了化解尴尬,没有在意对方的少言寡语,继续追问着。年轻人依旧沉默不语。当顾颉刚快到站准备下车的时候,顾颉刚才发现那个年轻人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走了。只剩下果盘下压着的一张字条,一看,竟是那年轻人走时留下的:兄弟,我叫冯友兰。很抱歉我刚才的所作所为。我也是有口吃的毛病,而且是越急越说不出话来。我之所以没有和你搭话,是因为我不想让你误解,以为我在学你说话,嘲笑你。
口吃(也指结巴或不流畅)是一种言语障碍,其特点是频繁停顿、声音拉长,或者是声音、音节或词的重复,这些都会破坏正常的语流。世界上好多大政治家、哲学家和文化名人,也都有口吃。像西方的亚里士多德,克劳迪亚斯——古罗马皇帝、古雅典演讲家德摩斯梯尼、牛顿、波耳、达尔文、图灵、拿破仑一世、丘吉尔、列宁、华盛顿、西奥多.罗斯福、莫洛托夫、玛丽莲.梦露。中国的管仲、韩非、周昌、扬雄、詹天佑、柳亚子、鲁迅、朱光亚、钱三强、张岱年、崔健、姜昆、朱旭等都是口吃。我身边也有一些口吃的人,只要唱歌就不口吃了。现在口吃的人越来越来越少了。
人有一点缺陷不要紧,关键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自己的贡献,历史就不会忘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