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农村娃到城里孩子

从农村娃到城里孩子

作者: 丁金波波种快乐 | 来源:发表于2020-10-09 20:05 被阅读0次

    1985年,在爸爸的努力下,妈妈、哥哥、妹妹和我的户口实现了“农转非”,“农转非”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可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意思是从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

    大约是在那一年的4月,爸爸先把妈妈、哥哥和妹妹从农村老家搬到了潍坊市里去居住,把我留在了农村老家。

    为什么单独把我留下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当时正在上小学五年级,马上面临着要考初中了,如果这时候转学到市里去的话,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于是爸爸决定让我留下,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考上初中之后再给我转学到市里的初中去。

    懂事的我服从了爸爸的决定,觉得爸爸这样的安排是正常的,也没有记得当时有什么不开心的。

    只是一个偶然的事情暴露了我内心的真实感觉。

    记得有一天,在班里忘了是因为什么,和一个女同学吵架了,那个女同学说了一句“你爸爸妈妈都不要你了”,那句话瞬间刺痛了我,让我发疯一样边哭边和她扭打在了一起……

    不久以后,我顺利的考上了乡里的初中。

    农村的中学比城市的开学要早一个月,我在乡里的中学开学报到之后,就天天盼望着爸爸帮我办好转学手续,早一天来接我。

    那时候不像现在这样沟通联系如此的方便,我只能一天天的等待。

    大约开学一个月左右时候的一个上午,课间,我看到校长办公室的房子前面停了一辆绿色的吉普车(现在我还记得那辆吉普车的车牌号),我猜想是爸爸来接我了,心都激动的砰砰跳。

    果然,让我猜对了。

    其他的细节都不记得了,只记得爸爸把我接到潍坊市里之后,第二天就带着我,到早已联系好的潍坊三中报到了。

    从农村老家到城市里生活之后,面临着一个心理上的适应过程,主要是从自卑到自信的一个转变过程。

    首先就是语言上的差异,老家的方言和潍坊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在同学们面前说老家的话,让我的感觉很难为情,好在我的语言天赋还可以,记得没用多久,我就把潍坊话学会了,这样与同学们交流起来就自如多了。

    潍坊话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把“个”念成“过”,说“你这个人”会说成“你过这过过”,现在听起来很有意思。

    再就是家庭条件上的差异。记得那时候爸爸的工资每个月是七八十块钱,妈妈的工资是三十多块钱,我们的家庭条件与那些一直在城市里的同学们相比是比较差的。

    记得我还穿过好长时间的那种硬厚底的袜子,都不好意思在同学们面前把鞋脱下来让他们看到。

    记得初中时有一年的春节,我从头到脚没有一件新衣服,当时感觉非常的委屈。所以,当有一年春节,爸爸答应给我买一件18元钱的皮夹克的时候,我高兴的要命,一直穿着那件皮夹克,直到天气热的实在不能再穿了为止。

    现在回想一下,爸爸当时愿意用妈妈月工资的一半来给我买一件衣服,对我也确实是够好的了。

    我们家住的房子也不如同学们家的。大部分同学住的是楼房,有住平房的也都是单独的一个院子。我们家住在爸爸朋友暂借的两间平房里,是在一个大杂院里,没有自来水,家里用的水都是要用水桶到巷子中间的公共水龙头上去接,然后挑回家。

    一开始我们家也没有电视,记得那时候看《射雕英雄传》,还是到邻居家里去看的。直到初中三年级的时候,爸爸才买了一台14寸的彩色电视机,为了满足我的虚荣心,我还告诉同学们说,我家买了18寸的彩电。

    家庭物质方面,我作为一个刚从农村进入到城市里的青春懵懂的孩子,是有很多的自卑的。

    可当我第一次期中考试考了全班第一名的时候,自卑好像一下子融化了很多,心里有个声音说:“城里的孩子也就不过如此!”

    从那以后,感觉自己渐渐忘记了农村孩子的身份,完全融入到了同学们当中,不再在乎我是农村娃还是城里孩子了。

    现在回想,初中时光过得还是非常愉快的,好多同学到现在还一直联系,其中有一个同学,还成了我一直以来非常要好的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农村娃到城里孩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et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