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题的起源:混乱的市场,企业利润来自哪里?
来自市场一线的消息,很多中小型农资企业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农民种田无动力,商家行情很低迷,厂家促销也很疲软。农民有效需求不足,导致农资市场大行情普遍低落。但是,熊兴平发现,即使在如此“混乱不堪”的局面里,还有一部分农资企业过得滋润与逍遥。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些另类企业的利润来自哪里呢?
企业的利润来自哪里?这是企业界普遍的天问,也企业发展之谜。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给予了不同的答案,也显示出不同的思维方式。
2、东方的回答:传统思维方式的困境。
受马克思《资本论》(发表于1867年)影响的人,很快回答,利润来源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资本的原动力。要提高剩余价值,就必须剥削和压迫员工——延长时间,提高强度,用机器替代人工等等。其实在100多年之前,欧美国家很早就实行每周5天每日8小时工作制,如今欧美的高工资、高福利和高社保,反而形成了员工“逆向剥削”资本家。
有人还答道,对外掠夺——资本的发家史就是掠夺史。其实,这在陈志武《金融的逻辑》里就进行过系统否定:“西方崛起,靠的不是掠夺,而是制度。”虽然欧美列强的部分掠夺事实在先,发达结果在后,但掠夺不是发达的直接原因,发达也不是掠夺的直接结果。翻开历史,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成立在1551年的英国,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是最早的股票投资者,当时正值明朝嘉靖年间。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于1521年即位,在位长达45年,当时明朝还是彻底的封建小农经济。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也称为联合东印度公司)成立,1603年抵达澳门。公司制度的发明,才是欧美列强发达的根本条件。1689年,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制订《权利法案》。公司制度和权利法案,是英国腾飞的双翼。
有人还说,财务管理,降低工资,贱买贵卖,压缩费用,降低成本,这些都是企业利润的来源。其实,这样说也不算错,但也不能算对——因为这些都还没有触及到利润来源的根本所在。在中国,财务管理说得好听就是合理避税,说得不好听就是偷税漏税;通过降低工资来增加企业利润,只能是杀鸡取卵的短视做法;贱买贵卖,只是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对少数企业成立,在信息高度发达和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纯粹中介服务只能赚些机会成本(人员工资、银行利息、场地租金和管理费用等),大多数实体企业很难靠贱买贵卖而赚到马克思所说的“剩余价值”——超额利润的;压缩费用和降低成本,则是任何企业都会做的常识而已(既然大家都能做,整体上就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的),对于节流具有借鉴意义,但对于开源而言,却是饮鸩止渴而已。
3、西方的回复:更接近本质的思维方式。
欧美研究者认为,资本需要利息,土地需要地租,工人需要工资福利,在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里,企业是很难赚到超额利润的,或者说企业赚到只是机会成本而已(利润=机会成本=利息+租金+工资+费用),因此,从会计学角度分析,短期之内有暴利之可能性,但长期的自由竞争导致会计利润为零,行业整体处于盈亏平衡线上,企业不赚也不亏。
公司的超额利润究竟从哪里来呢?从公司制度诞生的第一天开始,资本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追问。
经过苦苦地追寻和探讨,公司利润的来源途径逐步清晰地被发现与理顺:
1、科学管理出利润。
也许,最初的资本家都动过各种各样的歪念头和邪想法:如偷税漏税、降低工资福利、延长时间、提高强度、污染环境(偷排漏排)、贱买贵卖、压缩费用、降低成本(如偷工减料、短斤少两等),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在自由竞争、信息透明和技术公开的条件之下,当所有人都这么做时,行业盈亏平衡线就水涨船高,大家最终还是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
于是,科学管理出现了,激励员工措施更多了,职业经理人登台了。在欧美人看来,管理的本质是“激励”,不是管制。资本的不断地激励,通过聘请经理人进入管理层(如高薪、股份和期权等),通过“正确地做事”,创造更大的业绩。
彼得·德鲁克认为:经理人是企业中最昂贵的资源,而且也是折旧最快、最需要经常补充的一种资源。德鲁克还认为,组织之目的就是让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2、企业家创造利润。
当每一家企业都有从商学院毕业的经理人时,企业都实行科学化管理,那么所有企业又回到一个新的盈亏平衡线上来了,不过再次水涨船高而已,企业再次面临同一个新问题:管理的潜力挖干之后,下一个利润增长点在哪里呢?
经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人们发现,企业家才是企业利润最大的发掘者。研究者把人分为两类:风险偏好者和风险规避者。偏好风险的人,逐步进化为企业家;规避风险的人,逐渐分化为普通员工和一般商人(商人赚得只是机会成本和投机所得)。企业家,是异质化的人力资产,而普通员工则是同质化的人力资产。因此,“冒险家”则成了企业家的另外一个绰号,利润是承担风险的报酬。非理性的乐观,则是企业家最重要的资产。
那么,企业家是怎么样通过冒险来获取超额利润的呢?1916年,美国的弗兰克·H·奈特以《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博士论文,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还把“风险”(risk)与“不确定性”(uncertainty)进行了严格的区分:风险就是可通过专业经验、信息情报和统计知识等理性分析可提前预知的客观概率,而不确定性则是不可预知、难以分析的主观概率。利润来源于不确定性,企业家就是做正确的事,消除不确定性。确定性(certainty)则无法带来利润,因为在信息透明、技术公开、规则相同的条件之下,企业只能获得正常的会计利润(非超额利润),也就是机会成本(利息、租金、工资和费用等)而已。这也说明,同质化的任何东西,无法带来超额利润。
3、不断的创新带来利润。
奈特暗示:异质化才能带来利润。1912年,美籍奥地利人熊彼特(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明确指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起源,作为资本“灵魂”的企业家之主要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熊彼特把“创新”定义为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不仅仅是我们所说的技术发明),即企业家实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结合。它包括:1、发明一种新产品(专利、技术和新材料);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获得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创新”,就是企业家的灵魂。剩余价值,是企业家实现了新组合而应得的合理报酬。彼得·德鲁克称熊彼得具备“永垂不朽的大智慧”。德鲁克认为,企业只有两个基本职能:营销和创新,其它的都是成本与费用。
4、被信任的品牌带来利润。
研究者发现,仅仅只有经理人的科学管理(正确地做事)、企业家的战略领导(只做正确的事)和不断创新冒险,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管理、创新和冒险,也有可能面临失败和破产,将过去的利润前功尽弃,甚至毁掉百年基业。于是,人们认识到,只有被信任的品牌,才能可持续地经营下去,才有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
品牌是什么?品牌是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对质量和口碑的认知结果。艾·里斯(RiesAl)认为,“分化”是创造新品类和新品牌的动力,也是打造新品牌的惟一方法。
张维迎在《市场的逻辑》中认为,品牌给企业提供了消费者的信任,消费者愿意多掏钱,买信得过的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讨价还价,节省了交易费用,多付出的那一部分就归厂家所有,成为品牌溢价。品牌溢价就来自厂家对市场秩序的维护——企业的社会责任。品牌是利润的一个来源,利润是一种社会责任,对消费者负责。
通过上述分析,大家发现,企业利润的来源,不是剥削也不是压迫,更不是掠夺,这与过去在传统政治教科书里阐述的完全不同。同时也发现,企业利润的来源,不是贱买贵卖也不是偷税漏税,更不是压缩费用或降低成本,不是污染环境也不是降低工资福利(尽管欧美很多国家高工资、高福利和高税收,但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上照样名列前茅)。一小部分人私下的“邪门歪道”,都经不起经济学家的理性推敲。
当然,法律监控、群众监督、新闻评论、道德风俗和宗教信仰也都在制约着那些“歪门邪道”。
4、对农资企业的建议:用异质化思维寻找出路!
熊兴平发现,中国人的思维,更多在“管理”层面上注重“节流”——节省成本、降低费用、关注薪酬和财务管理等,而西方人的思维,则更多地在“经营”层面上注重“开源”——冒险、创新、品牌和激励异质化的人力资产等。更为奇特的是,西方研究者在1920年代左右,都分别从不同观察角度不同研究领域里不约而同地得出相似的基本结论:企业利润的来源,来自于经理人的科学管理、企业家的创新冒险和消费者信赖的品牌(当然中国人也在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品牌的溢价功能,但没有从理论上进行系统突破)。
如今,大多数农资企业都面临着“同质化陷阱”——在产品、技术、管理和思维方式上的全面雷同,很多企业常规招法就是价格战,于是一片红海。对农民而言,同质化导致丰收悖论;对企业而言,同质化导致合成谬误和集体不理性。很多企业的“差异化”营销主要体现在包装、规格、数量和价位上。当国人探讨怎么卖得多、卖得好等战术技巧时,西方人却在研究公司的起源、利润的起源、价值的起源、企业的本质和品牌的本质等战略境界。因此,双方的差距是非常明显的,通过中外农资企业的农药新产品就可以看得出来。
一部分中小型的农资企业之所以过得很滋润,是因为具有独特的核心产品、快速灵活的管理、专注于细分的特定市场和老板韧性的坚守。那些特色农药企业,个性越明显,产品越独特,就活得越舒服。
熊兴平看好这样的农资企业:拥有5—8个独特的核心产品,有30多个核心业务经理(熟练的业务骨干),公司管理灵活,对市场反应迅速,细分市场定位精准,坚持特色与个性,不做常规品种(例如水稻螟虫市场),专注小市场(小品种、小作物),也许这样的农资企业才能活得更有尊严。但是,这也仅仅只是当前的救急之策。
真正的长远之道,还是领悟欧美探究哲学起源和本质的异质化思维,经理人进行科学化管理,企业家不断地冒险创新,公司不懈地培育品牌,对消费者负责到底的职业精神。
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得到的,只有企业家式的农资老板才愿意付出长期的努力与不懈的奋斗。
公司的利润来自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