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千千万万遍。"这句话很早之前便有所耳闻,很遗憾现在才读完它的从何而来。
这是一部长篇小说,为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所著。这是一场关乎人性的背叛与救赎的思想斗争我想,但是从来只有正义战胜邪恶,胜负结果便可想而知了。
人性总是两面甚至多面而存在的,虽然我们习惯于追求美好的事物,可我们无法不否认阴暗面是不存在的。要知道,关乎人性的素材我们不会找不到的。张爱玲就曾说:"我相信人,但我不相信人性。"因为我们用以示人的永远是我们心中阳光的一面,至于阳光的背面或许当有类似于阿米尔在面对哈桑的境遇时才被暴露吧,也或许在面对诱惑时会暴露,谁又会知道呢?毕竟难道我们不认为像怯懦,嫉妒,自私这样的词语是见不得人的吗?只是更多时候我们有办法将它隐藏罢了。所以释迦牟尼才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人无完人,关于人性它永远是一个中性词。阿米尔的父亲在他心中就是勇士般的存在,他的父亲英勇魁梧,并且正直善良。如若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当他从他爸爸的朋友口中得知哈桑其实是他的私生弟弟时也不会那么的无法接受,那可是他视为兄弟的忠诚的阿里的妻子啊!就是像他爸爸这样的人物也有懦弱欺骗的时候,又何能要求阿米尔从来都只有他爸爸的勇敢正直呢?
关于人性永远有无法探讨得完的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不变的是人都存在两面,这是无可避免的。"虽然表现的方式和习惯有所不同,但人的本性都是一样的。"切斯特菲尔德如是说。就如风筝不会永远飞翔,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只风筝,会落地的风筝。当我们无法制止自己的行为时,当风筝掉落时,只有真正的救赎才能令风筝重新飞翔。正如拉辛汗所说的:"当恶行导致善行,那就是真正的救赎。"
阿米尔的父亲通过善行来救赎自己,索拉博是阿米尔的救赎。李继宏在择后记中写到:"对阿米尔来说,风筝隐喻他人格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只有追到了,他才能成为健全的人,成为他自我期许的阿米尔。"对于阿米尔来说,索拉博就是他的风筝。
以谁为起点便终止于谁,去风筝掉落的地方拾起它,让落叶归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