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要写游记,同学们都缠着爸妈,要么去看海,要么去爬山;或者进京津,又或逛上海,却独独忽略了我们家门口的世界级景区,在国际上都享有盛誉的秦始皇兵马俑。

今天,妈妈挂上她许久不用的中级导游证,带着我再次来到了这个5A级景区。
临潼的户外气温逼近40度,热得人几乎窒息,但是秦始皇陵博物院内的人群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跟随攒动的人群,我们首先进入一号俑坑拱形大厅。当我再一次看到兵马俑的那一瞬,依然无法用语言来描述那恢弘的气势和壮阔的场景,以及它带给我巨大的冲击与震撼。穹顶之下,我一边听着妈妈的详细讲解,一边低头俯瞰。一号俑坑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俑坑之内,数千尊陶俑列列排开,千人千面,栩栩如生。个个陶俑身披战甲,目光凛然,汇成巨大的、整齐的步兵方阵。首尾成排,中间成列,列队如林,真不愧是王者之师啊!听着妈妈的讲解,随着如潮的人流,顷刻之间,脚下的那支队伍仿佛正越地腾空而起,排山倒海而来。

兵马俑博物馆一共发掘了三个俑坑,一号俑坑最大,陶俑陶马也最多,大概6000多尊,以步兵为主。

二号坑中有大量的战车和战马,属于特种兵阵。陶俑的姿态各异,有跪射俑、将军俑、骑兵俑、车兵俑、立射俑。最引人注目且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则是那把青铜剑,剑身共有八个棱面,历经两千多年,出土时仍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青铜剑上有一层10微米的铬盐氧化层。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技术1937年、1950年由德国、美国先后发明并申请获得了专利。妈妈说,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技术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作为一名中国人,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接下来,妈妈带我去了三号坑,这个坑最小,面积约为520平方米,整体呈凹字形,由南北厢房和车马房组成。通观三号坑整个布局,专家推测它可能是整个地下军阵的指挥部——军幕。

最后,我们来到秦代历史文物陈列厅,这里主要展出了秦陵西侧出土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由于参观游人太多,我们只是匆匆从中走过。(不过,内容嘛!妈妈已经在回来的路上给我讲了一遍。)

兵马俑坑在秦始皇陵以东1.5公里处,是秦始皇的丛葬坑。也可以说,这俑坑里的千军万马就是皇陵千百年来的守护者。

秦始皇陵至今尚未发掘,墓内情况还是个谜。这座依然沉睡的“地下王宫”,正以它神秘的姿态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