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锦江船渡

锦江船渡

作者: 傅不思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22:20 被阅读0次

    成都记忆

                                  文/傅不思

    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成都,追溯其兴盛的原因,与"锦江环抱"密不可分。从古到今,成都城内河流纵横,水网密布,锦江不仅是成都人的生命之源,也是与外界沟通往来的要道。

    锦江船渡

    记得过去,在望江楼四川大学东大门前有一艘船渡,成都人叫它:望江渡。这渡船和渡口不知始于哪朝哪代?无从考证。从古到今,它方便了锦江两岸的老百姓,做工的上学的教书的,做小买卖的,都要靠这渡船往返锦江两岸。

    八十年代前,这船属金牛区桂溪公社东光大队河心村生产队,属生产队生产资料集体财产,船翁姓铁,年岁在五六十岁(80年算),干筋筋瘦嘎嘎的,家住下游河心头,是我班上学生的邻居大爷。生产队派工挣工分,撑杆划船摆渡是他的活路。

    船渡的停靠码头在成都十九中门前和河对岸川大东门望江公园大门前。渡船属木质船,近十米长约两米宽,可承载三四十人,完全是人工修造凿成。每天往返于河两岸,从不间歇,也无休息日。摆渡轮回往来全靠船翁手中的竹篙撑杆或任凭河水顺流。木船攀系在一条手腕粗的竹篾索,绳头就系在现在河边街中的那棵高大的皂角树树根上。渡客一上船就完全听凭船翁安排调动,他边撑船边指挥,不时大声吆呵:大家坐稳、站稳,抓住船帮;学生娃娃不准打诳、不要站在船头晃动;洋马儿架起摆顺。一声:开船了。整整一船渡客安静地平稳地驶向对岸。渡船收费来回两分,既安全又稳当。那时,成都十九中有二十几位住在川大的教师和百十来个川大的学生娃娃,他们每天上学放学全靠这船渡,如若不过渡,自己就得绕行九眼桥,(九眼桥)桥窄人多车多极不安全,坐渡船来回可以节省了七八里的路程。因方便上学的师生、上班的工人农民,船渡也卖"月票",不贵一人一证每月一角五分,那月票也就是歪巴劣枣手写的一个竹牌片。

    据十九中(原成城中学)曾淑贤老校长讲:抗战期间北平南迁到成都的大散文家朱自清教授,就住在宋公桥、铁门槛,每天就坐这渡船到河对岸的四川大学教书。成城中学的陶亮生校长身兼川大的中文课,也时常坐渡船到河对岸川大上课。还有许多川大名教授也来中学兼课,时常搭乘这渡船到成城中学为中学生授课。

    锦江船渡 锦江船渡

    我记得七十年代,那时每逢星期天我会坐渡船到河对岸桂溪公社去,找我在桂溪中学的钟同学,一起去赶场买些新鲜蔬菜和副食品来改善生活。我上船,船翁铁老汉总要叮嘱声:记到要赶到七点之前渡船哦!不然,要走些冤枉路。

    八〇年望江楼东边修了一座水泥桥,渡船和铁老汉就没了踪影。据河心头的学生子讲,铁老汉在下游去摆渡去了,但生意、人气始终不如成都十九中门前的"三官堂"。

    多少年了,如今不知铁老汉在吗?他那渡船又在何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锦江船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kr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