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在我们这一代人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就是老了以后如何养老,当不能自理的时候,去养老院还是居家养老,或者是儿女照料?
如果老人纯粹站在自己的角度,当然谁都不愿意去养老院,有儿女的照料,住在家里,当然更温馨更舒适,但是当老人到了不能自理需要去养老院的年龄,按照现在老人的寿命来说,自己的儿女也都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也就意味着是老人在照顾老人。
我们这一代人对我们的父母可以说绝大多数是自己在亲力亲为的照顾,说难听一点,很多小老人也是在以自己的命去换老老人的命。
前几天和几位同学在一起聊天,我们还谈到了我们将来的养老问题,一直认为我们的归宿大概都是养老院或者请保姆,我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舍不得让自己的孩子那么劳累,他们真的是分身乏术,而且年轻一代的孩子可能也没有我们这样的耐心,再加上独生子女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我们这一代毕竟兄弟姐妹相对还要多一点,还有人替换帮忙。
我们并不是觉得养老院好,才认为自己将来的归属是养老院,而是权衡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要么自己放弃一点舒适,要么让孩子累得人仰马翻精疲力竭。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甘蔗两头甜,针两头利的事情。
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事情除了金钱上的准备,还有就是心理建设。做好了金钱上的准备,又搞好了心理建设,当你不得不进入养老院或者居家请保姆照顾的时候,你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心理落差。
心理建设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的上一代,有的老人为什么这么作,儿女累死累活都得不到老人的一句肯定,除了抱怨就是责备,就是闹腾,就是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一方面的心理建设。他们最大的心理建设就是养儿防老。
看了一篇文章,文章里面讲了两个老人去养老院以后不同的心理感受。
作者经常去养老院做志愿者。他说他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钱的老人在养老院比没钱的老人要痛苦,他举了两个例子。
一位李姓老人家里两儿一女,以前做生意做得不错,给孩子也留下了丰厚的财产,孩子也非常孝顺他。后来他老伴突然去世了,他自己有一点记忆衰退。
再后来他摔了一跤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孩子们把他送到了养老院。相比于其他老人,他过得算很不错的,住着单人间,对他在养老院的花费支付起来很利索,平时需要吃的药,哪怕再贵,孩子们也会给他买,而且还有其他的亲戚也经常来探望。但是从前他是一个有钱的老板,孩子其乐融融的围绕着他,现在他觉得孤独,很抑郁。
而另一位王姓老先生,他名下没有房子,一辈子也只存了一点钱,给儿子首付了房子以后,手里就没有钱了。孙子出来以后,他觉得自己无法帮忙照顾,丈母娘来帮忙,他主动来到了养老院。
他的工资还不够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儿子每个月还要补贴2000元左右。他也没有条件住单间,但是他在养老院住得很开心,因为比起过去几十年和儿子两个人相依为命,到处租房子,养老院的条件他觉得很满意。他经常说的话就是这一生能够这样在这里住老死已经算是有福气了,人要知足。
从这两个老人身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心理建设有多重要,不是养老院好或者是不好,而是你的要求有多高,你对你所处的环境,你的儿女期望值有多高。
我们这一代人除了经济财力上的准备,心理建设的重要性太重要了。没有做好心理建设,即使你将来住的养老院再好,请的保姆再好,你都会不满足,会抱怨。
不要说去养老院请住家保姆,同样都是儿女照顾,有的老人懂得知足,懂得感恩,他会过得很幸福,而有的老人儿女对他再好,他都,过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有的家庭老夫妻两个,一个觉得儿女特别孝顺,而一个却觉得儿女处处和自己作对。
随着年龄的增大,随应自然规律,承认自己的老去,努力使自己成为别人的礼物,而不是麻烦,心理建设非常非常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6833721/8f965d757f3e4d2b.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