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前,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给其友人任安写了一封回信,在这封信里司马迁写了这样的一段话给他的朋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多年来,随着我们年龄渐长,知识渐增,我们了解了越来越多的关于郁郁不得志的事情,像是李白、王安石、苏瞬卿、欧阳修、范仲淹等等,论才情他们可谓是一等一的有才之人,论治国理念、理政能力他们亦可算得上是能臣,且是难得的清廉。可最终他们统统被贬,未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去实现自己的抱负,且生活也是窘迫不堪,终究是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无才之人可怜,有才之人未得重用生生被搁置更是可悲。才能究竟该如何施展?我们又怎样能让自己的才能变现?在今天互联网+生活如此丰富的时代,我们无需再等待被发现,无需再过那种患得患失的日子,而是要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去展现自己的才能,去在更好的平台上得以施展自己的才能。
写到这里,也许大家会有疑惑,我们要怎样做呢?今天,想给大家推荐一本解决这个问题的答案之书——《才能变现》。
作者将个人才能的发掘和利用,融入到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加以综合分析和考察。基于心理学研究和分析,结合作者亲历的实际案例,系统而完整地展现出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才能变现,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本书的作者坪田信贵,是日本的教育家、企业家。迄今为止,他已为超过1300名青少年成长与成才进行培训指导。他是通过应用心理学知识,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在短时间内急剧提高受训者的学习成绩。同时,他还长期对上市公司的员工等成人群体研修和管理进行培训。他的演讲会,吸引了超过15万日本人参加。他在电视和广播方面很活跃,荣获日本第49届“新风奖”。他的各类著作,销量超过120万册。
在这本书里,作者告诉我们,我们平常所说的才能,是一种结果。一个人的才能是否能够变现,取决于三个提供变现动力的因素:情感、欲求和认知。
01 认知
所谓认知,就是人只要意识到某件事是“自己能做到”而且“肯定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就会付诸行动。
简言之,一个人只有在自己认识到一件事情的重要性、可行性后才会愿意努力奋斗。因此,对于事物的认知角度便显得尤为重要。
在书中,作者写到这样一个事例:2018年日本花样滑冰女单名将铃木明子担任平昌冬季奥运会的花样滑冰项目直播解说员,非常精彩,赢得一片好评。作者对此连连称赞,不曾想铃木明子却讲这是自己第一次看奥运会,感到非常开心。这个明明参加过奥运会,并且连连得奖的人,怎么会觉得直播有意思呢?作者对此非常不解,便询问其原因,得到的回答是:“我才发现,奥运会不是用来参加的,而是用来欣赏的。”
铃木明子的回答让作者十分惊讶,也是在那一刻作者才意识到,原来认知不同,对于同一个事件的看法是截然不同的,以至于价值观也会不一样,从而接下来的步调和行动方式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对待任何事物,一开始就要冷静而准确地观察自己的认知角度。
02 情绪
所谓情绪,就是情绪高涨、精神抖擞的状态。
从小我们便知积极乐观与消极懈怠对于我们的重要性,同一个事情当你从乐观的角度出发,不停地鼓励自己,就算最终不能取得成功,但至少是得到了有效的推动;而反之,当你从悲观的角度出发,总是告诉自己这样不行,那样不易,你就会被自己的情绪所绊住前行的脚步,从而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一事无成。
主动和被动,对事情的成功与否起关键的决定性作用。就像大多数的人小时候都会参加各种兴趣班,可有些人真的把兴趣发展成了事业,而有些人却连爱好都谈不上。其区别就在于,当初学习的主动性和被迫性。因此,在认知一个事物之后,开始你的行动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去开启你的前行之路。
03 欲求
所谓欲求,就是自己是否真的想做这件事。
这可不是你被新鲜事物所吸引时的那股热情,亦或是你被其他人事物所影响后突然的心血来潮。它们虽然容易调动你的情绪,让你极其迅速的开始行动,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都不会太长久,甚至不久后你便会后悔说“自己为什么会做这样事”。
有太多的事例可以证明,比如在广告宣传激发下的冲动消费,亦或是我们常常所见的暴饮暴食、借酒消愁等等。
真正的欲求你发自内心地想要做成一件事,哪怕再苦再难,哪怕被外人不看好甚至是嘲笑,都不会动摇你那颗坚持到底的心。
当我们从这三个提供才能变现动力的因素出发,找寻到事物的认知角度,同时配以充沛的情感以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求,你的才能终将成为你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变现于你而言不再是空话,而是实打实的允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