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以上摘自网络
我个人是从未把七夕当作“中国情人节”来过,更认同女儿节、乞巧节的说法,前几年会在七夕这天和七八个要好的姐妹们约会,暂时放下老公、孩子和生活中的一地鸡毛,美美滴装扮起来,找一个有调调的餐厅尽情嗨皮,然后各自的老公负责带孩子,安排接送。这一天我们彻底属于我们自己。
在老家七夕有吃巧果和糖饼的习俗,吃巧果传说是因为过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灵手巧,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织女来送巧。吃糖饼是寓意爱情能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在老家巧果被称为“卡花”,小时候每年暑假都会和妹妹一起到姥姥家做卡花,姥姥负责发面,我们姐妹负责面把团放进卡花模子里压好,在手上磕一下,一个漂亮的卡花就出来了。那时候也没有烤箱,姥姥会用大锅烙好,给每人一根穿好红线的针,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穿成一串带回家,吃完巧果也就代表暑假要结束了。
七夕的巧果,儿时的味道,亦是我儿时的美好回忆。自己当妈以后也总会想这把这样的传统美食传递给女儿,姥姥做巧果配方没有传承下来,于是就问了妈妈大概的配料,自己琢磨着做。
配料:
鸡蛋6个、白糖120g、食用油100g、普通面粉700g、奶粉20g、牛奶20g、耐高糖酵母5g(这些配料可以做50g的巧果25个左右)
制作步骤:
第一步:鸡蛋打入盆里加白糖食用油后充分的搅拌使白糖融化。
第二步:牛奶里面加入耐高糖酵母搅拌使酵母融化,因为这个配方的白糖稍稍有点多,家里又正好有耐高糖酵母就用了,普通酵母应该也可以,这些白糖做出来的甜度刚刚好,不是外面卖的那种特别甜的,不喜甜食的酌减。
第三步:把第二步的混合到第一步里面,筛入混合了奶粉的面粉,用筷子搅拌成面絮状后,再用手柔成一个光滑的面团,室温醒发半小时左右,到原来面团的1.5倍大就可以。这一步加面粉的时候不要全加进去,留出来一些根据面团的手感添加,这个面团是比平时做馒头的面团硬一点的,这样有利于把花模子里面的花纹拓印的更清楚。
第四步:醒发好的面团揉搓排气后搓成长条,切成大小均匀的面剂,我是先切一个放进摸具里试一下大小,然后称重,都切成同等重量的,切好的面剂滚上一点干面粉(滚干粉是为了好脱模),压进模具里面,要压的紧实一些,边边角角都要压到,这样图案才会清晰,然后倒过来在手上轻轻磕一下就出来了。
第五步:做好的巧果摆放在铺了油纸的烤盘上,注意摆放要留有间距,留出面团醒发膨胀的空间,烤箱上下火150度,预热十分钟后放入巧果,巧果也只醒发这十分钟,醒发大了图案就看不清楚了,我今天做的图案就不是很清晰,中层烤20分钟,香喷喷的巧果就做好了。烤的时间也要根据巧果的大小和烤箱而定,我这次做的算式中等大小的每个50g左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