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1岁的自闭症儿子上班了,像一个熟练工一样,杭州爸爸笑了:这是最

21岁的自闭症儿子上班了,像一个熟练工一样,杭州爸爸笑了:这是最

作者: 鹿小希儿童成长中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4-07 09:21 被阅读0次

晨晨(化名)已经不能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因为他21岁了。

3岁时,晨晨在北京被确诊为自闭症。熬过了崩溃,尝过了绝望,作为父亲的吴民(化名),和过去挥别,牵起晨晨的手,陪他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平凡枯燥的日夜。

彼时已经19岁的晨晨,沉默却好动,常常惹是生非。但同时,他又学习了钢琴、非洲鼓,学会了支付宝付款,消消乐等简单的游戏玩得也很溜。

父亲吴民担心,晨晨从杭州杨绫子毕业之后,该怎么办。

如今,21岁的晨晨,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上班,负责在电商部门给顾客打包发货,动作流畅得好比一个熟练工。

吴民偷偷拍下视频,偷偷笑:“现阶段,这是最好的安排。”

1、毕业了,怎么办

今天是晨晨上班的第6个月。

此前,他在家里待了3个多月。

杨绫子学校,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一个避风港,但总归不能一辈子躲在保护伞下。

“毕业前三四个月,晨晨很焦虑。”吴民说。因为晨晨表达不清楚,每天都会重复着说:“什么时候我就要毕业了。”

对于自闭症的孩子来说,很多事情他们都明白,只是表达上有障碍。

看着儿子这样,吴民心里也难受。很早之前,他就计划着,和一帮志同道合的家长一起,为自闭症的孩子打造属于他们的“小社会”,里面可以学习、工作、生活,得到24小时的托管。

梦想美好,但现实残酷。

吴民自己有个小超市,白天先让晨晨在超市帮帮忙,“一直在家里不行。”

去年6月毕业之后,晨晨先去超市帮忙上货,吃完午饭睡一觉,吴民会给他布置点家庭作业,抄写语文课本,算点简单数学。“我不能让他在家里荒废掉,该有的能力还是要尽量保持。”

晨晨没有工资,但是有赚钱的意识。他有一本“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一项劳动和积分。洗一次碗,一分,晒一次衣服,一分,叠好家里三个人的衣服,一分……累积到一定分数,吴民会帮晨晨完成一个心愿,比如累积到100分,晨晨可以吃一顿肯德基。

这样的传统延续到了超市里。搬了几箱矿泉水,一分,整理货架,一分……“他只要在哼哧哼哧干活,我就知道,他又有想要的东西了。”吴民在这方面挺“宠”晨晨,“时间越多,越不能让他闲着,因为会有负面的东西产生,要让他忙起来,保持以前上学的节奏。”

2、我要去上班

在超市干活的晨晨会说“我要去上班”。

正好有个朋友提出:“要么让晨晨先到我那里去试试,不行再回来?”

吴民接受了朋友的好意,也给了自己和晨晨一个机会。

这是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晨晨做打包寄出的工作。

“自闭症的孩子,是无法面对顾客的,加上晨晨的动手能力挺强,所以这份工作只要有个包容的环境,就是最好的了。”

刚开始,吴民陪着晨晨上班。两三天,晨晨熟悉了全部流程,做得也很认真。正好碰上“双十一”,公司非常忙,父子俩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

“这个岗位总共7个人,其中有两个是有听力障碍的,其他都是正常人,平时交流不多,但是大家都还挺照顾晨晨的。”

朝九晚五,做五休二。吴民还有超市要看着,两个星期之后,他就只接送,让晨晨自己上班处理事情,跟以前在杨绫子上学一样。

接着,吴民也想试着让晨晨自己上下班。这段时间两个人坐地铁,吴民会刻意在另一节车厢,远远观察晨晨的反应:“除了嘴巴嘟嘟囔囔的,其他情绪控制得还不错。只要周围的环境是包容的、理解的,像晨晨这样的孩子能融入社会。”

3、从没喊过累

上班以来,晨晨从来没喊过累,只是偶尔抱怨一句“好想休息呀”,就早早上床睡觉了。

吴民看在眼里,强迫自己“不要心软”,“现在吃的苦,说不定未来都是财富。就像小时候给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现在才能出去工作。”

跟上学时候一样,每天回到家,晨晨都会练琴。3首曲子,每首5遍。

这也许不是他的爱好,只是刻板习惯,吴民还是每周坚持让他去上钢琴课。他坚信,这是正面的影响,对孩子好。

回望这些年,晨晨的进步让吴民很安慰。妈妈教育他,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多做几次深呼吸,爸爸训练他各种技能的培养。父母从来没有放弃过晨晨,也不会让他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和晨晨同时毕业的同学,也曾出去工作过,但是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好几个都回家了。像晨晨一样在外面干活的,寥寥可数。

这也是让吴民觉得很遗憾的一件事。

也因此,吴民没有放弃过为晨晨以及同类的孩子打造一个小社区的想法。

他的老家丽水,还有十几亩的地,也有房,说不定回家搞农家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1岁的自闭症儿子上班了,像一个熟练工一样,杭州爸爸笑了:这是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mykltx.html